圖:外匯基金2017全年投資收入達2520億港元,創新高。圖為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中)、副總裁余偉文(右)及助理總裁朱兆荃(左)大公報記者黃裕慶攝
環球經濟及金融市場在2017年表現理想,且超乎預期,帶動外匯基金全年錄得高達2520億元投資收入,是自199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政府庫房獲分帳235億。投資回報率7.1%,也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佳。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投資環境在2018年仍然複雜,金管局會小心謹慎管理外匯基金,以及繼續進一步加大「長期增長組合」的投資(又稱另類投資)。/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邵淑芬
陳德霖指出,去年投資收入錄得2520億元,是外匯基金「有史以來最高紀錄」,較次佳紀錄的1422億元(2007年)高出1098億元。翻查資料,這也是外匯基金投資收入首次超越2000億元水平,相比2016年的升幅多達2.7倍,可見去年投資表現極為理想。
副總裁余偉文稱,外匯基金長期增長組合的表現,只計及截至去年九月底的估值變動,未反映第四季情況;他說第四季市況向好,預料「收益幾好」,相信外匯基金全年投資收入「會高於2520億元」。
投資回報7.1% 海嘯後最佳
外匯基金2017年投資回報率為7.1%,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佳。在1994至2017年間,複合年度投資回報率為4.9%,跑贏同期間2.1%的通脹水平。在2007年之前,共有六年的投資回報率高過去年,陳德霖解釋,是由於美國債券息率水平在近年顯著下跌,而在外匯基金約4萬億資產中,有1.8萬億是投資於短年期美國國債,這些優質債券的收益也較低。
相比之下,外匯基金長期增長組合的投資回報率較高。自2009年開展投資至去年9月底的內部回報率年率約為13.5%。余偉文說,金管局去年在長期增長組合的投資步伐「加快咗」,截至9月底的市值為2145億元,主要投資於私募股權(佔1411億元)和房地產(734億元)。截至去年底,已承擔但尚未提取作投資的總額為1627億元。陳德霖表示,長期增長組合的投資,是以外匯基金累計盈餘三分之一為上限,他指這仍是合理水平,也沒有改變,其中一個考慮是其流動性偏低。
以資產總值計,外匯基金(截至去年底)首次突破4萬億水平,按年增加4048億元至40235億元,主要是投資收入以及來自財政儲備的存款增加。外匯基金約90%是美元或港元資產。
2017年外匯基金支付與財政儲備的款項是235億元,而支付與特區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的款項則為86億元,分帳率是2.8%。在扣除所有支出及應計費用後,外匯基金累計盈餘增加1684億元,至去年底的7149億元。
市場情緒樂觀 或低估風險
展望2018年投資前景,陳德霖說市場樂觀情緒「現時仍然持續」,但市場「可能低估了一些風險因素」;假如實際情況與市場的樂觀預期不相符,隨時會引致資產市場大幅調整和波動。金管局會繼續小心謹慎管理外匯基金,有需要時會加強防禦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