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規模最大一次北冰洋科考,由「雪龍2」號、「極地」號、「深海一號」和「探索三號」四船實施,並首次在北極冰區載人深潛。圖為8月6日「蛟龍」號準備離開母船「深海一號」執行任務。\新華社
【大公報訊】記者王珏北京報道:中國第15次北冰洋科學考察圓滿收官,「雪龍2」號科考船於9月26日返回上海母港。本次考察由「雪龍2」號、「極地」號、「深海一號」和「探索三號」四船聯合行動,創下中國北冰洋科考規模之最,同步推進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任務。其中載人深潛取得歷史性進展──在「雪龍2」號保障下,「深海一號」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成功下潛北極冰區。
布放海底生物影像觀測系統
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此次科考,由「雪龍2」號、「極地」號、「深海一號」和「探索三號」四船共同實施,統籌實施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任務。其中,「雪龍2」號、「極地」號雙船在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中央區域完成了海洋環境綜合考察、載人深潛保障等任務,在冰邊緣區多學科綜合調查、氣─冰─海立體協同觀測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一是兩船在高緯海域開展協同作業,填補了北冰洋高緯海區觀測數據空白,為提升海洋環境預測預報能力提供支撐。二是長期準實時監測浮冰漂移過程以及冰下水文和生態變化,為進一步揭示北冰洋多圈層季節性演變及其內在機理提供支撐。三是首次按不同水深梯度和時間尺度布放多套海底生物影像觀測系統,獲取了多要素、多層次、多時空尺度的冰邊緣區調查數據,為深入研究北極冰邊緣區生態系統對海冰消退的響應奠定基礎。
在「雪龍2」號船保障支持下,「深海一號」船搭載「蛟龍」號成功實現了中國首次載人潛水器北極冰區下潛,標誌着中國深海進入和深海探測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據悉,「蛟龍」號是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而成的第一艘載人深潛器,可以在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海域自由行動。借助「蛟龍」號,中國成功躋身世界五大載人深潛技術強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