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樓控差異化 多城限購曲線鬆綁

時間:2018-01-15 03:16:28來源:大公網

  內地本輪樓市調控自2016年10月開始,迄今歷時已逾十五個月,其間共計110個城市出台約250項調控政策,調控周期之長、範圍之廣、出台政策之密集可謂前所未有。新年伊始,安徽合肥、甘肅蘭州、江蘇南京等多地推出樓市新政,被外界解讀為調控放鬆之舉。分析稱,在中央作出對樓市調控的差別化「定調」後,預計高存銷比、絕對庫存規模較大的城市,未來放鬆調控的概率也會更高。/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總體來看,年初以來推出的樓市新政主要分為兩類,即以蘭州為代表的「定向取消限購」,以及南京為代表的「以人才政策為樓市調控間接鬆綁」。

  南京鬆綁人才落戶

  在仲量聯行高級董事兼(上海)項目銷售總監周靜看來,內地樓市調控往往呈現一、二線率先調控,三、四線隨後跟上的格局,待調控大目標或階段性成果顯現後,各地政策再現分化。她續稱,當前樓市「控房價」、「去庫存」的階段性目標完成良好,因此地方依據自身財政及經濟發展情況,對政策進行調整。

  官方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1月,15大「熱點城市」中有7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下降,降幅在0.1至0.3個百分點之間;同比來看,有11個城市新房價格下跌,降幅在0.2至3.2個百分點之間。

  從數據中可見,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的樓市調控政策效果顯現。而當前熱點城市新房價格走勢總體平穩,多數城市房價已低於2016年同期水平。

  需指出的是,除調控階段性目標已基本達成外,「財政壓力」或是年初部分城市變相放鬆調控政策的另一大肇因。事實上,率先鬆動政策的地區,不少是土地財政依賴度較高的城市,在中央差別化調控背景下,上述城市有放鬆政策的內在動力。

  華創證券發布報告稱,去年11月,南京、蘭州、合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分別下滑10%、6.6%和1.8%,較前值大幅跳水25.7、64.1和33.7個百分點,房地產交易額大幅下降造成地方財政收入跳水式下滑。另一方面,去年前11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增長35.3%。

  穩樓市總基調未變

  儘管多地變相放鬆樓市政策,但中央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的總基調並未改變。

  周靜表示,蘭州並非市場關注區域,其政策調整難以觸動其他城市跟進;南京雖享受了市場上漲帶來的紅利,但目前市況下,地方政府推出進一步明確導向後,會有更適合當地發展的調控政策出台。「未來限購政策不會始終佔絕對主導,限貸才能延緩大部分購房者的入市步伐」。

  在被問及「部分城市樓市政策鬆動是否會成為趨勢」時,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從調控邏輯看,今年政策將延續高壓,這從近期銀行房貸優惠減少,甚至利率上浮便可看出,監管層對資金方面的控制依然較緊。

  盧文曦相信,即便個別城市對樓市政策進行微調,中央對全國樓市的調控大方向仍有把控力,「鑒於當前市場風向、環境均已發生巨變,即使個別城市繞開限購,買家也不會輕易入市」。

  泡沫風險有望改善

  去年末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未對「抑制資產泡沫」等內容過多着墨,轉而強調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會議明確:「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有專家認為,正是中央對於房地產調控的差別化「定調」,各城才有了今年的「鬆動」政策。

  中誠信國際宏觀首席分析師袁海霞提醒,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看,房地產調控制度將發生重大變化。一方面,樓市長效調控機制將加速建立;另一方面,現有調控政策基調短期內基本難見鬆動,藉此為長效機制建立贏得時間和空間。

   此外,樓市差異化調控方式不會改變。袁海霞續稱,現有調控措施的延續及長效機制的建立,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快速上漲,並對市場預期構成影響,預計房地產泡沫化風險有望邊際改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