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開局氣勢如虹,新年的六連升帶動恒生指數升幅接近1100點,創下1996年以來最好表現。在新資金湧入,政策層面推波助瀾下,恒指極有可能在首季挑戰2007年創下的歷史高位31958點。
儘管短期繼續向好,升浪也會逐漸擴至細價優質股。但以全年來看,大家在享受股票升值的同時,也要對今年市場波動性增加可能帶來的風險,有足夠的重視。
在上周末一個投資會議上,一位資深港股對沖基金揸fit人分享了他對於今年投資風險的看法。其中有一點筆者十分有同感,就是今年應該將風險控制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主要的理由是來自於美股的高處不勝寒,以及全球流動性收緊的風險。
從一些風險指標看,現時美國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已達到了歷史高位的99%價位。美股歷史上只有1%的時候,其估值比現在高。二是美國的對沖基金、共同基金的所持有的股票比率達到了95%。這顯示出市場對美股上市公司的樂觀情緒,已接近歷史的最高點。
不過,從樂觀的層面而言,隨着美國減稅政策的落實,企業盈利的大幅增加,會有助於美股的市盈率從高位回落,減低美股的風險。
回到港股市場,新年以來內房炒業績,升幅之大有些超預期。筆者去年第四季看好的一線優質內房股,大幅落後的三四線內房股也一掃頹勢,創下一年新高。由於這類股份估值低,在今年一線城市成交回暖的預期下,股價仍有重估的價值和動力。至於去年表現亮麗的三四線內房股,今年面對資金成本上升的壓力較大,筆者的看法中性。除非對個股的基本面有深入了解,否則還是忍手為上。
以保守和控制風險的角度,筆者繼續看好未來一兩年內銀股的估值修復。根據投行研究,中國銀行業盈利今年將增長7.2%,明年增長8.2%。原因是金融業監管沒有預期的那麼嚴厲;利率年內回升;以及經濟復甦減少了對壞帳的擔憂。目前內銀H股基於未來一年的市淨率為0.76倍,較公允水平的1.3-1.4倍,有50%以上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