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發展機遇\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劉學智

時間:2018-01-04 03:16:06來源:大公網

  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鄉村經濟四大模式

  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已制定,如何落實則是未來幾年乃至幾十年需要穩步推進的工作。在此過程中將湧現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會為各類產業創造諸多新的投資點。由於中國農村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狀況差異巨大,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也就會呈現差異發展、分步實施的狀況。筆者認為未來鄉村經濟將有多種不同發展模式。

  其一、城鄉經濟融合模式。截止2016年末中國城鎮化率為57.35%,不僅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也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水平,未來有很大提升空間。從某個角度講,改革開放以來所謂的城市快速發展導致城鄉差距擴大,實際上是部分農村快速發展的結果。未來仍有很多地區延續城市化發展道路,主要分布於京津冀一體化、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關中城市群等。

  其二、非農產業融合模式。傳統的鄉村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業發展,停留在第一產業層面。未來的鄉村經濟將在第一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逐漸升級,深化融合多元化發展。將農業和服務業相結合,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這一模式的典型。實際上,過去幾年在部分城市周邊已經初步發展起鄉村旅遊。隨着私家車擁有數量的不斷上升,未來圍繞城市而發展起來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由於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行業集聚效應不強,品牌建設仍然滯後。隨着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可能會出現全國性和區域性的知名品牌。

  現代化三方面發展

  其三、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對於大多數糧食種植地區,未來的鄉村經濟發展重點依然是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主要有三方面現代化發展:一是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提升農民單位產出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就要實現生產技術科學化、生產方式機械化、生產模式規模化,這方面將有大量政策扶持。二是農業產業的現代化。實施農業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從建設種植基地,到農產品加工,到倉儲智能管理,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實現農業產銷全產業鏈發展。實施產業集聚型融合發展模式,農業產業發展集聚效應逐漸增強,形成立足於自然生態條件和區域文化特色的農產品品牌。三是農村生活的現代化。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機場、公路、鐵路、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建設。

  其四、精準扶貧脫貧模式。精準脫貧是未來需要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是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艱巨任務。對於缺乏經濟增長基礎的地區,例如偏遠山區、革命老基地等深度貧困地區,則需要加大扶貧脫貧力度。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規模,經濟領先地區要加大對落後地區的幫扶力度。不僅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增長動力,挖掘特色經濟發展潛力。對於部分不適宜生產、生活的地區,則幫助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從貧瘠地區轉移到富足地區就業,從農業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就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