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師公會」下月將進行改選。這是本港法律界最具權威的專業團體之一,「大狀」成群,影響力當然不小。
據報載,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林定國及執委等人有意尋求連任。對現任會方領導人士,市民不太熟悉,大體感覺是比較客觀、專業,較少在敏感的政治議題上公開表態,但也能適當在一些法治法制問題上發表意見,是比較低調和負責任的。
然而,報載,一些法律界人士已組成名單,準備出擊參選新一屆的大律師公會主席和執行委員位置。這份名單,單看「來頭」,確實不小,其中有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文敏和以「人權大狀」知名的大律師戴啟思,以及大律師駱應淦、沈士文等。不僅如此,他們還發表了「競選聲明」,提出了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觀點和說法。他們提出,公會的存在主要是維護法治,每當法治「受威脅」,就要清晰、無懼和沒有保留地發聲。公會代表「重要原則和理念」,而現時比過往任何時間「更須具權威和獨立地為重要憲制和法律議題發聲」。
同樣,陳文敏在一個電台節目中又聲稱:未來會有《國歌法》和《基本法》23條立法等議題,而去年人大釋法令人感到「一國兩制」空間收窄,他強調「一國兩制」的分別在於法治,希望能夠堅持香港社會關心的價值,雲雲。
看來,一旦陳文敏、戴啟思的名單當選,「大律師公會」將會如他們所言,要在香港的法治問題上「站得更前」和「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無疑,以名單的「分量」而言,他們確是可以「站得更前」和「擔當更重要角色」的,只是不知這個「更前」和「更重要」的確切含義,是依法維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還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反對基本法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上「站得更前」和「擔當更重要角色」呢?這是全港市民都要拭目觀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