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海軍日前發布消息,稱其「聖愛爾班」號護衛艦連續三天跟蹤一艘俄軍艦,終於在聖誕夜前夕將這艘名為「戈爾什科夫」號的護衛艦「護送」出北海。
此事並未在英俄間引起大的不快。英國防大臣韋廉信雖在發表評論時措辭強硬,稱「英國人不會被嚇倒」,指軍方「將毫不猶豫地保衛英國水域,決不容忍任何形式的侵犯」,但英俄雙方都明白,俄一艘軍艦不可能對大英帝國作「任何形式的侵犯」,雙方「你來」、「我往」,各取所需,彼此都會給「台階」下。
其實,比一艘軍艦抵近「威脅」大得多的事例還有很多。就在去年十月中下旬,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與另外七艘艦船通過英吉利海峽,浩浩蕩蕩開赴地中海敘利亞戰場,對俄此次「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調動」英方也未較真,有艦船「護送」,並未有衝突。英已習慣了俄不定時「秀」軍力,俄對自己不斷被尾隨也見怪不怪,雙方喊喊口號,做個姿態,也就各走各的路了。
蘇聯解體後,俄的確有過一段長時間的蟄伏期。當時,俄國內經濟瀕臨崩潰,實力一落千丈,被迫收縮戰線,從全球退居獨聯體。近年來,隨着經濟逐漸復甦及「強軍」計劃穩步推進,俄軍開始重塑全球影響力。俄軍重振雄風,不僅裝備實現了更新換代,而且還重啟了戰略轟炸機全球巡航,其潛艇、戰艦頻繁出沒於各大洋,與西方對手在歐洲、東北亞、中東等地展開了激烈爭奪。在歐洲,北約驚呼「熊出沒,注意!」俄潛艇頻繁在地中海、大西洋等水域活動,活躍程度堪比冷戰時期,對成員國構成重大威脅。在亞洲,日本等國也不堪俄戰機、軍艦在其家門口的「滋擾」,頻頻對俄軍事「威脅」發出警告。
針對俄軍不斷「秀」肌肉,西方除屢屢示警外,似也無更好的應對之策。領海、領空之外都是國際空間,任何人都有通過、飛越的權利,俄軍之舉並未有違反國際法之處,別人無權說三道四。至於說「活躍度」,俄軍方統計了北約在俄邊境附近的演習及戰機飛行次數,指其活躍度遠超俄軍,俄軍必須針鋒相對予以反制。「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種強盜邏輯到哪兒都說不通。
是世界大國,就會在全球有利益,就該常出門轉轉,看看自身安全是否受到威脅,利益是否遭到侵犯。在第一次,總會有人驚呼「狼來了」,並會受到「野心膨脹」、「安全威脅」等指責。待「非常事件」常態化,各方習以為常了,自然會降低譴責的調門。俄軍的做法,對中方突破「島鏈」包圍圈不無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