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韓宜就「薩德」建立監查溝通機制

時間:2017-12-15 03:15:51來源:大公網

  韓國總統文在寅已抵達北京,開啟對中國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縱觀兩國關係近年來經歷的跌宕起伏,文在寅此訪可謂來之不易,彌足珍貴。雙方都期待此訪能令中韓關係「實質性復原」,能令雙方站上新起點、新開始,攜手邁向新時代。

  儘管在文在寅訪華前,韓媒引述青瓦台人士公開呼籲,希望「最好別提薩德」,但中方恐很難如其所願。中韓關係成也「薩德」,敗也「薩德」,只要有「薩德」在韓的實際存在,想讓中方視而不見,實在是強人所難。況且,朝核問題是雙方會談的核心議題,這也與「薩德」有直接關聯。

  訪華前,文在寅就「薩德」問題作出了「三不承諾」:一是不追加部署「薩德」;二是不加入美國主導的地區導彈防禦體系;三是不發展美韓日軍事同盟。為消除中方關切,文在寅進一步強調,今後韓將格外注意不把「薩德」用於防禦朝核武和導彈以外的地方,不會損害中國安全利益。

  應當說,文在寅的態度還算是誠懇,甚至希望中方「換位思考」,理解韓面對朝核威脅的苦衷。但態度歸態度,在涉及國家安全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僅憑口頭「承諾」就想讓中方徹底消除擔憂,未免過於天真。韓能置兩國大局於不顧而執意引入「薩德」,就能在必要時拋棄「承諾」。口頭上東西又能有幾何約束力!

  韓媒對中韓未來同樣擔心,指雖然兩國在十月三十一日發表共同協商結果,但「薩德」問題似乎隨時可能重新浮出水面,「薩德」問題凸顯了中韓關係的虛弱根基和戰略利益不同,從對方立場出發考慮問題並予以最大關照,努力使摩擦最小化,這才是外交。這裏的「關照」,顯然更多地是指中方。中方在韓未撤「薩德」情況下,同意修復雙邊關係,可謂釋出最大善意。但「外交」絕不容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只要有「薩德」在,中韓關係「根基」就是「虛弱」的,就很難恢復到「薩德」前的「蜜月期」。

  實際上,韓方「三不承諾」有許多漏洞。韓是基於美韓「薩德」協議作出上述承諾的,中方既無知情權,亦無監查權。從技術上講,「薩德」監控範圍的轉變是分分秒秒的事,不知韓方如何落實其「只用於朝核防禦」的承諾?即便完全相信韓方誠意,在美主導「薩德」運行的現實面前,韓將如何約束美遵守「三不承諾」?

  中韓關係不會因文在寅訪華而進入「後薩德時代」。為落實「三不承諾」,雙方宜建立起某種監查溝通機制,以隨時掌握「薩德」運行情況,防止出現誤判。此機制雖不能消除「薩德」威脅,但可最大限度降低中方擔憂,這在現階段也算是一權宜之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