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是香港要全力配合世界經濟一體化、科技革命浪潮的五年,也是要融入國家現代化計劃,配合「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的五年。香港要提高競爭力,就需要調整政策,向世界各地吸收人才,推動產業升級換代,盡快佔領內地和世界的新市場。由此可見,政策配合的重要性有多大。
但是,反對派卻要通過「拉布」,阻撓特區政府的施政運作,癱瘓立法會,癱瘓任何法律的修改,癱瘓撥款的進程,意圖扼殺香港的經濟活力。為了香港今後生存之道,建制派在今後一兩個月內,務必完成修改《議事規則》的所有程序,避免反對派有機會繼續「拉布」,這是值得港人大力支持的關鍵舉措。
需未來兩月內完成修訂
反對派「拉布」,主要的招數有:不斷「點算人數」,阻撓開會時間,甚至造成流會的局面;他們又會在會議進行中,突然間臨時提出動議,要求大會優先討論他們的臨時性動議,令正式應該討論的議題無法進行;他們還採取大吵大鬧辦法,製造混亂,導致會議無法進行而要終止。
針對這些局面,立法會的議事規則有需要堵塞漏洞,不可以讓反對派繼續「拉布」。點算人數應該有一個規定,就是在開會時和進行表決時,才可以提出點算人數,當進入議員發言的階段,就不可以再提出點人數。
針對反對派臨時提出動議,建制派決定動議應該預先提出,並且按照預先安排好的議程開會,先提出的動議排列在前面,後來口頭臨時提出的,排在後面,並且要經過立法會主席的裁決。
財委會會議是最多「拉布」的場合,修改議事規則將會給主席最大的裁決能力,保證會議按照議程進行。特首林鄭月娥回應建制派的修訂行動說,社會期望立法會是一個能夠辦事的地方,適時通過政府法案,因此如果建制派議員覺得當下的《議事規則》不能夠滿足社會期望,而提出修訂,「是可以理解,亦是無可厚非」。但是,建制派內部有一些人,卻此時站出來說三道四,說這樣做「是乘人之危」,企圖在建制派內部製造分裂和分歧,以此向行政長官施加壓力,把現在的「拉布」現象,拖延下去。
為什麼這些話,不是出自反對派,而是由某些建制派提出?這無非說明,現在形勢已經出現了急劇改變。反對派「拉布」已經引起了香港民意的極大地憤慨,如果再由公民黨和民主黨去講出這一類荒謬的說話,將來公民黨和民主黨在選舉的時候,就會受到選民的懲罰,所以,他們噤若寒蟬,在民意面前扮「死狗」。
為民分憂為港除「危局」
實際上,當前的形勢,對於反對派繼續「拉布」非常不利,他們已經把政治資本消耗淨盡了,不能再消耗下去了。所以,他們的主子採用了「特洛伊木馬」的計策,選了一個貌似建制派的頭面人物,來宣傳「乘人之危論」,說法庭剝奪了六個反對派的立法會議員資格,現在他們人數減少了,建制派不該在他們最低潮的時候修改議事規則,為了公平起見,應該等到明年三月立法會補選之後,才可以提出修訂,雲雲。
這其實是一個拖延計策,與反對派要把「拉布」拖延到明年三月的策略殊途同歸。如此一來,立法會議事規則、《國歌法》立法、財政預算案撥款、二十三條立法,通通都會被拉倒了。讓反對派不費吹灰之力就達到了目標。
當前,建制派決不能繼續沉默,一定要旗幟鮮明,駁斥這種「乘人之危論」。理由很清楚,那六個被剝奪立法會議員資格者,並不存在「危」的問題,他們觸犯了立法會議員必須遵守的法律,企圖推動「港獨」和「自決」,拒絕莊嚴地宣誓。他們惡意地違反法律規定,那就要承擔法律責任。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情況是他們親手製造出來,他們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放過他們,出現「危」的是整個香港大局,香港建制內部就會被「港獨」搗亂,永無寧日。香港無法再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七百萬人的經濟利益將受到嚴重的損害。所以,現在修訂立法會議事規則,是為七百萬港人排除「危局」。絕對不能是非顛倒,讓某些人說成「乘人之危」。
反對派又危言聳聽地說,現在正在大和解,如果要修訂立法會議事規則,那就有可能出現「戰爭」,社會又要分裂了,政府今後將要寸步難行了。這種說法,恰好說明了反對派「乘人之危」的策略,他們在賊喊捉賊。他們明知道香港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全力發展經濟,現在他們就拿出「大和解」作為進攻的武器。其實,他們一直都在「搞搞震」,已經二十年了。「大和解」完全是一個欺騙口號。如果他們不當反對派,建制派就可以落實的政綱,香港就會太平,而且社會經濟繁榮。這樣,反對派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