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銀集團重組合併時,是以寶生銀行為載體,把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等9家銀行的業務注入,再將寶生銀行更名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並持有的南商、集友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而說起寶生銀行,有一個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寶生銀行的創始人張錫榮。
從學徒到寶生銀號總經理
張錫榮1914年1月生於浙江紹興,1928年3月,年僅14歲的張錫榮進入上海一家名為「中華新教育社」的小書舖做學徒。1931年9月,張錫榮被《生活》周刊錄用,後《生活》周刊改組為「生活書店」,張錫榮於1936年10月調任出版部主任。在此期間,他經常閱讀進步書刊,逐步形成愛國主義思想。
1941年1月,張錫榮在上海成立「正泰行」,經營貨物運輸和貿易生意,支持生活書店,支援革命工作。1945年底,張錫榮正式脫離生活書店。1946年1月,任上海合眾營業公司副總經理,主要從事國際進出口貿易。同年冬天,張錫榮被派往香港,擔任合眾公司駐華南代表。
寶生銀號原為廣東的陳氏兄弟開辦,規模不大,一個租用舖位,二十幾個職員,經營維艱。1948年12月,陳氏兄弟向銀號的大客戶、公開身份為香港可惠公司東主的張錫榮,提出「增資改組」的建議,希望將寶生銀號繼續辦下去。張錫榮當時其實是華東財經委員會派駐香港的代表,正有意在香港開辦銀行,於是,他馬上同意了入股寶生銀號的請求,以個人名義向寶生銀號注資40萬港元。由於所佔股本較大,張錫榮被推為總經理。後來,張錫榮介紹大量客戶到寶生銀號,銀號的經營有了起色。
1949年2月,寶生銀號完成改組,在香港皇后大道中83號正式對外營業。寶生銀號是香港金銀業貿易場行員,也是金銀業貿易場標準金條集團成員,具有熔造金條的資格,並經營黃金、白金、白銀貿易,在香港和國際黃金市場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擁有「黃金銀行」的美譽。同時,寶生銀號還大力吸收外匯、外幣存款,經營放款、匯款、代理保險業務,與上海、廣州等地的同業早有往來,成為同業中最早通匯全國的金融機構。
建國初期立大功
1950年6月,人民銀行總行在港成立「金融工作團」,由項克方負責,張錫榮任常委,寶生銀號由人民銀行領導。1953年4月,張錫榮出任「公私合營銀行香港聯合辦事處」主任,管理九家公私合營銀行的香港分行,兼任香港中南銀行經理及香港民安保險公司董事長。
除了日常經營之外,建國初期,張錫榮還為新中國的金融事業立了大功。
新中國成立之初,寶生銀號在美國歐文信託公司開有美元帳戶,存款規模逾千萬美元。
1950年12月,美國對中國實行貿易禁運,凍結中國資產,張錫榮立刻警覺到寶生銀號在美國的帳戶有被凍結的危險,於是,他制定了一套周密的美元資產轉移計劃。張錫榮先在瑞士聯合銀行開設了美元帳戶,然後將歐文信託公司寶生銀號的存款分批匯入瑞士聯合銀行。
其後,為了進一步確保這筆資金的安全,銀號又指示銀行分三次購入共30萬盎司的黃金。同時,他又聯絡恒生銀行將這批黃金運回香港,並在香港金銀貿易場做起了黃金中立倉生意。通過此舉,不僅避免了1200萬美元(佔美元資產的90%以上)遭到凍結,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讚揚,還使寶生銀號開始在金銀貿易場中逐漸嶄露頭角。
在港期間,張錫榮還每周為華南財委駐港機構辦的《商情匯報》撰寫金融情況,此外,他所撰寫的《英鎊貶值及其前途》、《美國凍結中國資產和香港市場》、《香港黃金市場概況》等專題文章,也為有關方面提供了較好的參考。雖然他只有高小學歷,但由於在「生活書店」工作時受到鄒韜奮、胡愈之等文人大師的耳濡目染,再加上他本身勤奮好學,因此具備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此外,張錫榮還以「名義保留、實質接管」的方法,對起義機構進行整合,調整機構和人事,積極拓展業務,疏通渠道,便利結匯。
1954年8月,張錫榮調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國外業務局,1961年11月任江蘇省常州市人民銀行副行長。1979年2月,張錫榮調回中國銀行總行,相繼出任綜合部副總經理和海外行管理部副總經理。1984年1月,張錫榮離職休養,1997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83歲。
幾十年來,張錫榮無論在任何工作崗位都能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公而忘私,熱忱奉獻。他以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責任感,將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經濟建設和中國銀行的發展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