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參加過長征的銀行界老前輩廖生東(上)

時間:2017-11-08 03:15:33來源:大公網

  廖生東作為中國銀行第二任駐港總稽核,自1964年到1974年,在香港整整工作了十個年頭,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派來港澳工作資歷最老的幹部之一,在香港社會引起了不小震動,這跟他的特殊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

  從工農紅軍到駐港總稽核

  廖生東1919年生於福建長汀,1932年初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隨所屬八路軍115師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後隨政委羅榮桓挺進魯南開展抗敵鬥爭。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隨部隊北出山海關接收瀋陽造幣廠並任該廠政委,後任東北銀行總行處長。1949年10月從湖南人民銀行上調任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區分行行長,其後,歷任廣西壯族自治區財貿部部長、中國銀行駐港總稽核、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

  廖生東來港前,周恩來總理親自找他談話,告訴他到香港後要學習三位名人的本事、才智和作風,他們是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簡稱「港中行」)經理鄭鐵如─國際金融專家,懂得銀行運作;《大公報》社長費彝民─社會活動家,多種語言專家;澳門的何賢(即澳門回歸後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的父親)─國際貿易專家。周總理的指示具體、明確,廖生東到港後即專門拜訪了這三位名流。

  國務院外事辦公室主任廖承志也在廖生東來港前專門找他談話,作出具體指示:在港澳工作要搞好調研,收集有益的資訊非常重要,也是本職工作,要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要學會做統戰工作,團結一切愛國愛港人士。

  1964年7月,廖生東接受國務院及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的委派,擔任中國銀行駐港總稽核兼中資銀行總駐港處主任,兼任中資保險公司聯合辦事處主任,主管港澳14家中資銀行、保險公司及30多家銀行分區辦事處(即現在的經營性分行),還代管多家工業企業及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與保險公司,員工近萬人。他成為新中國成立後來港澳工作資歷最老的幹部之一,在香港社會引起了不少震動,一些傳媒作了各種揣測和報道。廖生東的夫人喬彬,原廣西區商業廳副廳長,也一同調來香港工作,擔任保險公司聯合辦事處副主任,專職領導香港、澳門和新馬地區的7家保險公司。

  大力發展業務 支持國家建設

  廖生東到港後,通過多方接觸和調查,很快熟悉香港本地的情況。從內地到香港工作,對他來說是一個艱難的轉變,因為香港的金融工作與內地銀行的任務完全不同。廖生東從廣西自治區調來香港中銀,特殊的時代,特殊的環境,特殊的人群,特殊的中資金融機構與特殊的工作任務,要在港英統治下具體領導十餘家中資金融機構,肩負着為祖國建設服務的重任,擔子可謂不輕。

  具體來看,廖生東的主要任務包括:一是在金融市場上經收內地出口貨物的資金、在銀行經收僑匯款項,並在外匯巿場將其兌換成國家需要的英鎊或瑞士法郎;二是努力吸收存款,壯大銀行的資金實力;三是通過所管理的銀行、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營活動賺取外匯,增加國家外匯收入;四是通過銀行貸款,支持中國內地產品外銷或轉口;五是通過業務活動,支持本地工商業,廣交朋友,團結海外各界特別是商界人士,並收集、研究國際經濟金融動態。

  廖生東很快結合實際開展了業務創新。1965年,他牽頭制定了「銀保一家」業務方針,充分發揮銀行業務聯繫面廣的優勢,開展保險代理業務,促進了中資保險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這是廖生東在香港十年業務經營上的一項創舉,也是他兼任中資保險公司聯合辦事處主任的職責所在。

  廖生東的另一項重要創舉是開辦人民幣存款。當時,港澳中資銀行各方面的業務工作無一不是圍繞這一方針,廖總稽核腦子裏裝的全是如何更好地為祖國經濟建設服務。但是,如何才能作出更多、更直接的貢獻呢?於是,他提出了代中國銀行總處在香港、澳門開辦人民幣存款。1970年,港澳中資銀行代理中國銀行總處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採用了以「港幣計值,香港收付」的辦法。人民幣存款深得港澳同胞的歡迎,港澳中資銀行的存款迅速增加,也帶動了港幣存款業務。存款業務以每年30%的速度猛增。到廖生東離任的1974年,存款總額合計56億港元,存到中國銀行總處的資金折合8.7億美元,4年內增長了七倍。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是廖生東領導港澳中資銀行的又一重大創舉。

  幫助同業渡過難關

  上世紀60年代,廖生東還曾力挽狂瀾,幫助同業和企業渡過難關。1962年,印尼華僑邱文椿等人來香港開辦了華僑商業銀行。由於「水土不服」,於1965年出現經營危機。廖生東出手相救,由港中行出資控股該行,使其安全渡過危機。由此,華僑商業銀行成為港澳中資銀行大家庭中的新成員。廖生東還在中國銀行總處的支持下,於1970年成功參股危機重重的集友銀行,使集友也成為中資銀行的一員。當年,華比銀行啟動被凍結20餘年的中國銀行天津分行巨額美元存款的歸還談判,也是由廖生東主導協助跟進並最終促成事件的解決。

  此外,廖生東繼承了前任的工作,繼續履行對香港天廚味精廠和南洋煙草公司的代管職能,領導僑光置業公司在香港地產界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他還加強了對這些企業的人才配置,認真研究企業的未來發展與問題處置工作,為這三家企業的進步與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廖生東在港工作期間,經歷了香港銀行業的擠提、倒閉風潮。據有關資料顯示,1965年香港銀行擠提風暴爆發前,香港的持牌銀行已達86家、分行215間、外地銀行駐港代表處300多間。快速發展的銀行業逐步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導致了嚴重的銀行倒閉風潮。最早發生問題的是廖創興銀行,該行於1961年6月發生擠提。至1965年,銀行業的問題全面爆發,明德銀號宣告破產,廣東信託、恒生、廣安、道亨、永隆、嘉華等銀行亦受波及,最後,恒生銀行被滙豐銀行收購。

  銀行的相繼倒閉導致大規模擠提,這一方面是因為有關銀行經營不善,為競相爭攬存款不惜付出高達18至24厘的暗息;另一方面是銀行資金過多地投放於不動產,信貸風險過度集中;加上大量外資銀行,如美、日等國銀行湧入的衝擊。在此期間,香港中資銀行在廖生東的領導與協調下,一直保持穩健經營,不僅自身順利渡過危機,還為有困難的同業施以援手,而且各項業務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