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多管齊下遏「港獨」禍害\王國強

時間:2017-11-03 03:15:41來源:大公網

    下一篇:

  對於十九大報告,有一些評論關注到報告未有提及遏止「港獨」的字眼,當中是否反映中央不再視「港獨」為「心腹之患」雲雲。這種說法經不起事實的推敲。十九大報告雖然沒有提及「港獨」兩字,卻明確指出港澳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進民主,維護社會穩定」,亦明言要「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

  「港獨」正是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的最大毒瘤,要「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就必須對「港獨」重手打擊,不容許有絲毫妥協的空間。十九大報告在「港獨」問題上已經作出了清晰而明確的表態,亦對特區政府及愛國愛港力量提出了要求和任務,必須更加「積極有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因此,對「港獨」的遏止只會更強而不會減弱。

  維護國家主權是穩定前提

  正如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指出,十九大報告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香港長治久安、繁榮穩定的前提和基礎,事關「一國兩制」實踐的正確方向,事關香港市民的共同福祉。嚴重違法、絕不可能實現的「港獨」行為,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國人中都是「零容忍、零空間」。王志民的解讀不但權威,而且一針見血。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重申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一國兩制」之憂,也正在於香港內部的極端「港獨」勢力。因此,特區政府對於「港獨」的遏止沒有放鬆的空間,反而更要做到「零容忍、零空間」,在打擊上也要做到「零死角」。

  香港有一些人將宣揚「港獨」稱為言論自由,是故意誤導公眾。從道理上講,言論自由有限制,不是什麼都可以討論。「港獨」分子早前大肆在校園張貼海報、橫額;一小撮「港獨」分子更將大學的「民主牆」當作「港獨」宣傳平台;有「港獨」組織更大舉入侵校園。這些乖張的行為不過是以討論之名行鼓吹之實,其目的是要煽動「港獨」、實現「港獨」,將香港從中國的領土分裂出去。對於這些損害國家主權利益的行為,難道還可以稱為單純討論?還可以當作言論自由嗎?

  從法理上講,言論自由有邊界、有界線、有限制。《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十條規定:「一、任何鼓吹戰爭之宣傳,應以法律禁止之。二、任何鼓吹民族、種族或宗教仇恨之主張,構成煽動歧視、敵視或強暴者,應以法律禁止之。」說明言論自由不是絕對。香港現行的《刑事罪行條例》已對「港獨」行動作出了規管。任何「港獨」言行都是公然挑戰「一國兩制」,損害國家主權利益,亦違反香港的法例,理應大力遏止。

  加強憲法與基本法教育

  王志民亦表示,特區政府正致力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包括在施政報告落實中史科成為初中獨立必修課,教育局也要求在中學加強基本法教育,顯示香港社會經歷了近年的各種風波後,對「一國」和「兩制」的關係,有更全面、更準確和更深刻的認識。這些措施有助增強香港青少年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向心力。確實,遏止「港獨」必須做到「零死角」,除了在法律上的打擊之外,更要在教育及校園上着手。香港回歸祖國已經二十年,但由於政治化的干擾,青少年認同國家民族的國情教育滯後,令香港社會對基本法的認識未夠深入,部分青少年更被一些別有用心的謬論誤導。推動國情教育、基本法教育絕對是刻不容緩,各界應支持教育當局積極出手扭轉歪風。

  「港獨」帶給香港社會的只會是無盡的災難,不論是校方及特區政府,都有責任果斷「亮劍」,遏止「港獨」,尤其是必須善用法律和教育的手段來阻止「港獨」蔓延。「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不但是特區政府的職責,也是愛國愛港力量必須承擔的任務。在「港獨」問題上,愛國愛港力量更應該「積極作為」,在社會上形成一股打擊「港獨」的意志,同時亦要在教育層面着手,多管齊下遏止「港獨」禍港。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榮譽主席兼首席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