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00005)第三季業績一如市場預期,在「重大項目」沒有出現不利變動的情況下,錄得純利(即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應佔利潤)29.58億(美元,下同),按年扭虧為盈。以列帳基準計算的稅前盈利為46.2億元,按年勁升近4.5倍,主要是去年同期的基數太低。集團訂立的「重返亞洲」策略奏效,亞洲區繼續成為支撐集團盈利的最大單一來源,佔集團稅前盈利的比例高達87.2%,香港區稅前盈利按年顯著升近17%。\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在今年10月3日,滙控已公布第三次中期息為每股0.1美元,按年持平。相對每股普通股盈利0.15美元,派息比率66.7%。派息日期為11月22日。
由於季績大致符合市場預期,滙控於昨日中午公布業績後,股價變化不大;收市時跟隨大市下跌,報76.85港元,按日微跌0.3%。截至昨晚八時,倫敦股價早段報735.9便士,跌1.6%,折算約75.67港元。
香港業務表現突出
在2015年6月舉行的「投資者簡報會」上,滙控宣布「重返亞洲」策略,擬加快在亞洲的投資。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表示,重返亞洲的策略取得良好進展,「正推動回報率上升和貸款增長,特別是在香港」。截至九月底,滙控的平均普通股股東權益回報率(ROE)為8.2%,按年顯著上升(改善)3.8個百分點。
在今年第三季,滙控列帳基準稅前盈利(Reported PBT)錄得46.20億元,按年勁升4.48倍。其中來自亞洲區的PBT為40.29億元(按年升10%),佔集團整體PBT的比例高達87.2%(在經調整基準之下的佔比則約74%);亞洲區截至九月底的客戶貸款總額為4104.72億元,按年升16.6%,升幅高於集團的9.7%。另方面,滙豐在廣東省的貸款亦較2016年第三季增加11億元。
滙豐香港區的表現更為突出,第三季稅前盈利25.61億元,按年升16.6%;截至九月底的客戶貸款總額為2593.59億元,按年勁升21.6%。香港區佔亞洲區稅前盈利(40.29億)的比例達到63.56%,佔集團稅前盈利(46.20億)的比例也逾半,達55.43%。歐智華在傳媒電話會議中表示,滙豐將繼續在亞洲和香港的投資,預期當地業務有很大潛力會持續增長。
完成回購計劃逾七成
今年七月,滙豐公布將回購最多20億美元的普通股股份。集團財務董事麥榮恩說,截至10月26日,回購計劃已完成71%,預期可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滙控截至今年九月底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CET 1)比率為14.6%,較目標水平(12至13%)的上限還要多出160點子,而且坐擁大約100億元閒置資金,惟麥榮恩重申,資金將優先投放於集團業務的自然增長之上。
集團的其中一項財務指標,是經調整收入增長率能高於支出增長率(亦即positive jaws),不過今年首九個月的表現是負1.3%,亦即仍未達標,麥榮恩說,全年目標仍維持為正數。
在今年九月底,滙控的淨息差為1.63%,與六月底(1.64%)和三月底(1.64%)比較,麥榮恩形容「非常穩定」。他續說,隨着美國息口上升,加上港元拆息(Hibor)與美元Libor的差距正在縮窄,而英國和歐洲的息口亦有機會上升,對滙控的淨息差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