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縮表是一場騙局?\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

時間:2017-10-04 03:16:18來源:大公網

  縮表,我認為在小心謹慎之餘,不應該對美國縮表有太大的恐慌。在此,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一下什麼是縮表,探討一下我們從歐洲近年的縮表中啟發了什麼。

  故事發生在2007年次按危機發生前的四個月,2007年的1月滙豐銀行已經就美國的次按信貸準備金額,發出可能大幅增加撥備的警告,但比滙豐更聰明的可能是中國,在2007年的3月,中國奇妙地發生了股災,這場股災的及時出現,令到中國及時調整,而且因此能掌握到後來的大局,以患為利!

  量化貨幣掩眼法

  2007年4月次按危機果然爆破,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歐洲的GDP按年增長由3.7%下跌到-5.4%,通脹由4.0%下跌到-0.7%!

  而美國的GDP按年增長由2.3%下跌到-4.1%,通脹由5.6%下跌到-2.1%!

  西方國家已經走入滅亡的邊緣,當量化貨幣推出了之後,歐洲的GDP按年增長及通脹回升到2.4%和3.0%的水平,美國的GDP按年增長及通脹回升到3.1%和2.7%,這個就是量化貨幣魔法的威力,但其實這種魔術是一種掩眼法,即是自己放數借貸給自己,只是利用量化貨幣定的虛假能量來運作市場,這條數要還的。

  大家都只看數據,竟沒有人去想:「歐洲及美國究竟有沒有找數呢?有沒有實際的經濟增長呢?」

  去到2013年年初歐洲的GDP按年增長及通脹是-1.1%及2.0%,於是乎就宣布縮表,希望借助經濟穩定的勢頭為海量的貨幣來一次回收還原!

  不過在縮表之後,通脹率高速下跌,而且走進通縮!

  原來量化貨幣一直都沒有帶來經濟進帳,不久被迫要再次量化貨幣了!來到今天,有關的量化一直屢創新高!

  以上歐洲縮表的經驗裏面,雖然不可以全部用來評估美國,但我們學習到的有幾個現實:

  第一量化會製造通脹及GDP增長!

  第二同樣原理縮表亦會製造通脹及GDP下降!因為QE根本沒有製造到任何生產力的!

  第三,QE令到經濟增長或者通脹幅度大至3-4%!

  第四,如果沒有經濟增長而退出QE,很大機會高速進入通縮!

  那我們回到問題核心,就是美國有沒有實際經濟增長?

  如果根據現在的數字,我們看不到有QE令美國GDP及通脹上升到現今的水平後有什麼實際增長,如果現在作足夠規模的縮表的話,很大機會會把美國打回原形,所謂抽走資金只會令到之後量化更多,在市場學上,一個「碌爆卡」的債仔,信用其實有限,最起碼他應該增加收入才可以給到債主信心。

  「一帶一路」有利歐洲

  聰明的是中國,在2013年發現歐洲最需要經濟增長去為量化貨幣找數的時候,推出「一帶一路」這世紀大工程,這個大基建計劃足以令到歐洲的真正GDP會回復3-5%!充分表現出中國的「利他」外交政策。

  但是,我不認為美國在這幾年有太大的經濟增長,可以作大規模加息或者縮表,從而回收過剩的美元,以現在美國GDP按年增長和通脹率都是在約2%的水平,嚴格上仍然是享受着量化貨幣給她約3-5%的經濟阻力,加上,各國仍舊在量化中,美國在縮表之餘,市場上的影響力亦會被其他國家所蠶食,只要做好適當的準備,縮表難以影響大局,包括在房地產市場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