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楊頌熹展示太極全能賽項目金牌。\港協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張銳:28歲的楊頌熹在武術界深耕24年,4歲受父親影響接觸武術,因崇拜李小龍而踏上習武之路,如今成為香港武術隊主力,專攻太極拳、太極劍全能項目,在今屆大運會上將獎牌從上屆的銅牌轉顏色為金牌。
楊頌熹的武術啟蒙源自父親對李小龍的熱愛:「小時候陪爸爸看李小龍電影,覺得他的飛腳動作很有型,於是主動提出想學。」然而,父親並非練武之人,最終透過親戚引薦,他正式拜師學藝。
楊頌熹專注於太極拳與太極劍,這類套路並非傳統門派招式,而是融合陳、楊、吳、武、孫五大太極流派的精華,配合自編動作與音樂節奏,形成獨特風格:「音樂快時動作澎湃,慢時柔和流暢,我們既是運動員,也是表演者。」他強調,套路武術並非單純模仿,需理解每個動作的意義。
談及太極精髓,楊頌熹分享自身的體悟:「像坐在椅子上一樣自然,不刻意用力,才是太極的本質。」他坦言,初學時曾因動作僵硬被教練批評,經多年摸索才領悟「心態比技巧更重要」,更指這種修煉更影響處世態度,「能控制身體,才能冷靜面對外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