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GMT Research昨日發表報告,指控國藥(01099)在財務報告中歪曲其現金流的計算方法,以及刻意粉飾資產負債表,從而增加公司的淨現金流入及降低負債,並質疑公司有「說服」核數師安永採用公司建議的現金流計算方法。不過,國藥收市後反駁,認為該研究報告採取主觀臆測的方式調整公司財務報表中的相關資料,描述不符合事實,會保留採取法律行動權利。\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GMT報告稱,國藥控股涉嫌借助核數師的幫助,將流動資金專案重新分類為融資活動,持續地放大營運和自由現金流,將繳付應付帳目的資金放於籌資活動現金流計算,而非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上,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的所錄得淨流入會增加。
GMT質疑有關做法是有違於一般的會計準則,形容手法與德爾福汽車(Delphi Auto)和安隆(Enron)的會計醜聞中相同,並曾向核數師安永作出投訴,但未獲回應。此外,GMT指出國藥持續增加出售應收帳款,進一步平滑營運和自由現金流。
指報告假設推論
因此GMT嘗試除去上述國藥就經營現金流所做的「手腳」,自行調整的經營現金流計算,發現自2012年至2016年五個財年間,國藥的經營現金流都大幅減少,當中2016年國藥公布的經營現金流為92.58億元人民幣淨流入,而GMT的計算則只有12.8億元減少86%,此外,五年中有3年是出現淨流出,不同於國藥年報中顯示每年的經營現金流都是錄得淨流入,並且逐年增長。
GMT更質疑,國藥控股主要從事醫藥分銷,並且從中獲得90%以上的營業利潤,但該行業是一個低利潤率的業務,整個行業的營業利潤率通常約為4%,資本回報率為8%至11%,而且行業沒有技術壁壘,但過去幾年利潤率大幅度上升,完全是因為財務上做了「手腳」。
收市後,國藥亦指出GMT的報告只是採取主觀臆測的方式,在假設條件下對公司會計帳務進行推論性判斷,帶有一定的誤導性,同時這些描述不可接受。針對核數師安永的指控,國藥稱已與安永行討論,並強調安永對2016年的財務報表無保留審核意見。建議股東或潛在投資者在閱覽GMT報告時,須謹慎行事,如有需要應徵詢專業的財務人士或證券諮詢機構的意見。
值得留意的是,GMT官方網頁顯示機構為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會計研究機構,並受證監會監管。另外,報告作者Gillem Tulloch早前已分別於7月11日和8月28日發表對國藥的研究報告。
國藥股價倒升
事件公布後,國藥控股股價雖然一度受壓跌3%,至33.2元,但股價很快反彈,最後倒升,收市報34.55元,升0.15元或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