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遇到熊怎麼辦?
日本近期熊害頻傳,今年全國因熊襲擊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已升至14人,創下自2006年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另有逾百人受傷。包括京都嵐山等知名旅遊景區也頻頻發現熊跡,對民眾及遊客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日本政府近日宣布部署陸上自衛隊協助捕熊、允許警察用步槍獵熊,但被民眾批評反應遲緩且應對不力。
【大公報訊】日本熊類主要為分布在北海道的棕熊,以及本州、四國及九州部分地區的山林的亞洲黑熊。近幾十年來,日本的熊隻數量呈爆炸式增長。日本動物學家估算,野生熊隻活動範圍已覆蓋該國逾60%的面積。
共同社報道,日本環境省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9月期間,日本全國共通報20792宗目擊熊隻出沒事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約7000宗;全國已有14人遭熊隻攻擊致死,規模被形容為「災害級」。日本朝日電視台整理的熊出沒地圖顯示,除了九州和沖繩外,全日本各地都有目睹熊隻出沒的報告。
熊隻在京都景區出沒
本州島東北的秋田縣和岩手縣成為重災區,秋田縣今年的熊隻出沒報告增加了六倍,已超過8000宗,60人遭熊襲擊,其中4人死亡。
專家分析指出,日本目前熊患由多重因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引發日本夏季持續高溫乾旱,導致熊主要食物來源如橡子等堅果嚴重歉收,熊被迫進入人類生活區域覓食。今年7月4日,岩手縣一隻熊闖入民宅並襲擊一位80多歲女性,被專家初步認為是「以捕食人類為目的」的攻擊。
與此同時,日本人口老齡化與農村人口減少,農田荒廢,森林與人類社區之間的自然屏障逐漸模糊,就連相對安全、遊客常去的熱門地區也「淪陷」。10月5日,日本岐阜縣的世界遺產景點白川鄉,一名外籍遊客就遭到小型黑熊抓傷。京都知名觀光勝地嵐山也面臨類似威脅,截至11月5日,當地已總計接到15宗熊出沒的目擊報告,包括在著名的竹林小徑也發現熊的蹤影。此外,日本熊類通常在10月至11月進入冬眠,而食物匱乏使部分熊推遲冬眠,導致近期熊出沒事件持續發生。
自衛隊用木棍和盾牌惹議
日本主要依靠獵人應對熊隻。日本獵友會的數據顯示,全國持有狩獵許可證的獵人已從20年前的約20萬人,銳減至2023年約9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佔比超過70%。職業獵熊人則已從1978年的約兩萬人,減少到2022年的5361人。日本獵人還面臨低收入困境。長野市一名獵人日前披露,其兩小時驅熊工作僅獲得3000日圓報酬(約151港元),時薪僅1500日圓(約71港元)。這甚至不夠獵人添購彈藥、保養槍支等基本開銷。日本政府今年9月才宣布放寬槍支管制規定,允許獵人在城市地區獵殺熊隻,已面臨無人可用的境地。
日本陸上自衛隊11月5日派遣隊員進駐秋田縣,自衛隊隊員除了穿戴鋼盔和防彈背心外,每人配發約160厘米長的木製訓練長槍和防護盾牌。但受到法律限制,自衛隊不直接參與捕殺熊隻,也不會使用武器,主要負責安置捕獸籠等後勤工作。有日本網友批評此舉「隔靴搔癢」無法解決燃眉之急,也有網友質疑,用盾牌和木槍協助捕熊,彷彿回到了古代。
首准許警察使用步槍獵熊
日本警察廳11月6日宣布,自11月13日起在秋田縣與岩手縣,允許警察在特定情況下使用步槍獵殺熊,這是日本首次允許警察用步槍獵熊。這些警察將以4人小組行動,並在出任務前向當地獵人學習熊的習性。不過,民間獵人組織「棕熊防治隊」的隊長玉木康雄指出,熊作為猛獸本來就難以捕獲,在城市地區的獵熊比山林中更具挑戰性。
日本多個地方政府推出可查看熊隻出沒資訊的線上地圖。例如,秋田縣政府推出熊地圖Kumadas系統,近期用戶暴增。不過,這些系統主要依賴事後報告,無法實現事前預測和有效預警。但對於長者而言,使用門檻較高,預警效果也有限。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