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王嘉傑報道:法儲銀資產管理發表全球個人投資者調查結果顯示,香港投資者認為,需要確保回報較通脹高出10.3%以實現其投資目標。此外,調查結果又發現,逾半受訪者認為透過投資另類資產降低風險是必要的。
對指數投資仍存誤解
據法儲銀資產管理發表的全球個人投資者調查結果顯示,香港投資者希望獲得較通脹高出一成的投資目標,但當中不少投資產品未能滿足有關需求。其中,被動型指數基金僅可帶來低單位數回報;有73%投資者認為,主動型基金管理公司雖然收取了主動型管理費用,但實際上僅是在追蹤指數。
調查亦發現,投資者對於指數投資仍然存在誤解,有六成的香港投資者認為其風險依然較低,但實際上,指數基金只追隨市場的起伏而變化,也不提供固有的風險管理。
60%稱要投資另類資產
為了達到投資目標,約六成香港投資者表示,以透過投資於另類資產來降低風險是必要的,而他們已準備不再依賴傳統資產類別;佔五分之四的投資者表示,願意投資於股票及債券以外的資產,惟實際上只有三分之一的投資者有投資於另類資產。
然而,投資者對於另類投資產品,也有一定程度的誤解,佔73%的香港投資者稱,另類投資涉及的風險高於傳統資產類別,而全球則有66%的投資者持相同看法。
另外,有68%的香港投資者認為,另類投資對他們來說過於複雜,而持有相同意見的全球投資者則為60%,這反映另類投資的資訊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