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反對派到了重要的時間點,末代總督彭定康總會「巧合」地出現在香港。「佔中」戴耀廷等人今日將出庭應訊,肥彭也就巧合地昨日抵埗,未來四天還將參加最少四場公開活動。選擇此時來,又想「賣」什麼?
肥彭來港,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好事」,除了兜售他那本在英國銷量很一般的《初次告白》新書,大概就是想要對香港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大發偉論」。未來四場演講,場場都別具「意味」。例如,今天在外國記者協會演講的題目是「政治和身份─對國際秩序的挑戰」,明天在民主促進會的主題則是「塑造更美好的未來」;後天美國商會則更是直白:「保持『一國兩制』成功的『藥方』」。
一個英國的過氣老政客,在英國本地幾乎無人理會,卻要來香港大談「美好未來」;一個親手破壞香港平穩過渡、撕裂社會的前朝殖民地官員,卻要來告訴香港市民什麼是「政治身份」,真是何其諷刺。更諷刺的還在於,他離開香港已經二十年,莫說對香港情況已無準確認識,僅以對「一國兩制」的基本理解,他根本就是南轅北轍,來兜售「成功藥方」,除了「假藥」還能是什麼?
當然,選擇此時來香港,除了要迷惑普通市民外,還是有一些「現實意義」的。尤其是在「佔中」三周年到來之際、在多人被DQ失議席後、在反對派整體民意支持低迷士氣低落的情況下,反對派對他的到來寄予了厚望,期望可以重整旗鼓、重振士氣,更希望他能給予其支持者新的「身份認同」見解。
肥彭老矣,還有多少剩餘價值可利用,其實反對派心知肚明。他每來一次,就是消耗所僅存影響力的一次。此次打正旗號來香港賣「藥方」,除了滿足像陳方安生、李柱銘一類前朝遺老「重溫舊日好時光」的需要,又有多少人會買他的帳?當然,他若再想吃「蛋撻」,香港市民還是歡迎他買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