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企業勿盲目追求智能化

時間:2017-09-18 03:16:1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賀鵬飛報道:儘管智能製造代表中國製造業轉型大方向,惟多位專家指出,製造業企業不能盲目追求智能化,而應根據所處的領域和定位找到適合自身的轉型升級道路。

  宜提升產品競爭力為先

  對於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進行智能化改造的一次性投資壓力較大,且回報周期較長,對此心存顧慮。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丁漢指出,中國的企業數量眾多,不同企業的規模和水平差別很大,其中大多數企業是中小企業且自動化程度不是很高。

  這些企業不一定要跟隨大潮流進行智能化改造,而是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創新生態鏈找到自己產品的定位。

  「我認為不管什麼技術,最重要的是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產品競爭力。」丁漢說,歐洲很多中小企業創新力很強,但智能化水平不一定有中國相關企業的水平。對於中國的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可以借助各種現代化的手段優化工藝流程,找到合適的技術和生產模式,最終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表示,如果按照德國工業4.0的標準,中國多數企業還處在工業2.0階段,還要完成自動化方面的「補課」;也有部分企業達到工業3.0標準,自動化程度較高且具備數字化、網絡化水平;另有個別企業進入工業3.5階段,正在向工業4.0邁進。

  因此,李培根也認為,製造業企業不能盲目追求智能化,不同類型和水平的企業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做好定位,不能一概而論。

  注意成本控制和產品創新

  「智能製造在有些地方用得不恰當反而適得其反。」中國科學院院士熊有倫說,企業採用智能製造、大數據、雲計算這些先進技術的時候,要注意成本,還要注意以產品創新為中心,「工廠主業就是產品,要圍繞產品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