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大學播「獨」和冷血標語說明什麼?/龍子明

時間:2017-09-12 03:15:57來源:大公網

  教育大學「民主牆」上出現針對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不幸喪子一事的冷血標語,事件激起全城公憤,社會團體紛紛發表聲明譴責。教大校長張仁良狠批涉事者。特首林鄭月娥發出聲明,對事件予以強烈譴責,批評針對蔡若蓮喪子的標語「極之涼薄和侮辱」,明言對本港大專院校出現這種完全不尊重他人感受、有違道德的冷血言論,社會整體都感震驚和悲憤。

  令人更加憂慮和憤怒的是,冷血繼續蔓延,冒犯標語再出現於城大。而且,一些反對派亦拿事件大肆抽水。

  所有有良知、有人性者,得悉任何人遭逢不幸,都會感受到對方的悲痛,絕對不會冷嘲熱諷、落井下石,在不幸者傷口上灑鹽。教大和城大「民主牆」以及部分反對派人士竟冷嘲熱諷、落井下石,簡直無人性,令人心寒。

  「港獨」已喪失基本道德

  教育界對事件深表擔憂,指出繼教大之後又到城大,冷血言論影響一批大專學生,不希望事件讓社會進一步撕裂,並認為學界亦應反思如何推動學生及準教師品德的學習。從梁游宣誓辱國辱族,至現在教大、城大民主牆的冷血標語,及一些反對派的無良抽水,暴露少數學生和反對派對民主毫不了解,更不懂仁義為何物。這令人悲哀之餘亦感恐怖,原來搞反對派激進政治和鼓吹「港獨」,可以「毒」到滅絕人性和仁義淪喪的地步。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在於人禽之辨處,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意思是人與禽獸之所以有差別,就在於人有仁義道德。仁義禮智信「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仁者就是愛人,禮者即敬人,智者知道做人的道理,信者即人言而非獸言。當少數學生口口聲聲為香港追求民主自由及平等,卻連做人最基本的同情心都沒有,他們滿口理想要為香港人爭取更美好的將來,卻在別人最脆弱艱難需要人安慰支援的時刻落井下石。他們假借民主之名玷污民主,將仁義禮智信「五常」踐踏於腳下。

  一連串播「獨」和冷血事件說明什麼?社會各界指出這種「播獨心腸又毒」的現象,反映大學教育出了問題,部分學生已無仁義道德及禮教可言。

  少數學生和反對派的舉動背後的深層原因是有人受「港獨」勢力洗腦中毒太深,把愛國家愛民族、推行國民教育視為不可饒恕的彌天大罪,對蔡若蓮這樣的愛國愛港教育專業人士懷有深仇大恨,以其多災多難為快。近年「港獨」歪風在校園內持續擴散,流毒甚廣,部分學生受害加深,由於「獨癮」上腦,部分學生不僅迷信「公民抗命」、「違法達義」等歪論,更無視最基本的仁義道德規範。

  踏入九月開學,過去幾年肆虐學界的校園「播獨煽暴」歪風,最近看準開學再次復燃。中文大學、教育大學民主牆張貼「港獨」及侮辱性大字報事件愈演愈烈之際,中大學生會前會長辱罵內地生為「支那人」的短片曝光,兇神惡煞、面目猙獰。

  一連串播「獨」和冷血事件,更令人想起,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港視察行程中,多場講話講得最多的內容之一,就是強調:「要注重教育、加強引導,着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關心、支持、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國民教育刻不容緩

  習主席高度重視包括港澳青年在內的全國青年的愛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習主席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又強調中華傳統文化在培育和踐行青年道德規範中的作用,提出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令人擔憂的是,本港青少年對中國歷史文化、民族優良傳統學習嚴重缺失,加強在校學生的愛國教育和道德刻不容緩。讓香港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他們建立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並培養其人文素質。與只有200多年歷史的美國用盡其歷史中的愛國主義資源推行歷史教育相比,具有5000年歷史的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博大而輝煌,香港的國民教育更應善用這一豐富資源。

  清朝文學家和思想家龔自珍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必先去其史。」可見讓香港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當局應亡羊補牢,讓香港青少年認識國家的歷史和現況,幫助香港青少年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播「獨」和冷血事件在校園蔓延。

  「港獨」影響惡劣深遠,百害而無一利,肅清「港獨」不能再猶豫不決、瞻前顧後。遏止「港獨」,校園應作為重點對象,政府、教育部門、校方必須對「港獨」言行絕不姑息縱容,更應該支持學生和市民抗「獨」,以免少數學生在違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泥足深陷而不自知。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