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譚蘊華(左)老師近年全力陪伴學生「追夢」,協助摩菲亞(中)出版繪本。對於兒子圓出版夢,摩菲亞爸爸(右)一臉滿足
美麗的定義人人不同,惟有發自內心的美最教人動容。在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任教中文科的譚蘊華老師,24年來春風化雨,最近在央視「2017尋找最美教師」頒獎晚會,榮膺「十大最美教師」之一。譚老師昨日接受《大公報》專訪,娓娓道出她十年前自創「口訣歌」讓學生掌握漢字結構的因由,又透露近年全力陪伴有特殊需要學生「追夢」,協助他們參加朗誦比賽、出版繪本、成為配音員,譚老師堅信:「孩子有着無數的可能性,出路不止是在庇護工場!」/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譚蘊華老師現年47歲,從事教學工作已24年,經驗相當豐富。除了入行最初四年,20年來她都在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任教,教導患有肢體傷殘和智障的學生學習中文。10年前,她憑設計創意的教材,獲頒2007至2008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特殊教育需要);在剛過的「教師節」(敬師日),她更成為央視「十大最美教師」的一員。
摩菲亞出版個人繪本 淇淇為「反斗車王」配音
譚老師昨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細訴心底話,在加入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之前,她在國際學校任教中文科四年,雖然都是教學,兩者差別極大,能夠令她堅持教育特殊學童,一切源於一次參觀庇護工場的經歷,「那次參觀,接觸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弱勢一群,當時會想他們(肢體傷殘和智障學生)的出路,不一定只有庇護工場!」
不過,現實歸現實,譚老師「轉型」首半年,遇過不少挫折,學生「教極都唔識」、「永遠掌握唔到」,課堂又經常「只有我講」,寂靜無聲,於是想出一套教學方法,自創了30首口訣歌,又以故事形式串連形象化的文字,讓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加深印象,學生明白了,自然課堂氣氛也熱鬧起來。
近年,這位最美老師積極幫助學生「追夢」。患有先天肌肉萎縮症的摩菲亞,畫作創意無限,創作不少繪本,經譚老師穿針引線,達成出版個人作品的夢想;因病失明的淇淇(鄧珮淇),現年21歲,因病行動已不如從前靈活,但唯一沒變的是,希望成為一位配音員,譚老師於是找來資深粵語配音導師龍天生,教授淇淇學配音,目前淇淇在社交網站facebook有一個專頁,定期分享配音作品,早前獲邀在迪士尼動畫《反斗車王3》中協助配音,雖然只有簡單幾句,但從此建立自信。
「做得到」不是「做唔到」 我的學生都是最美的
「孩子有着無數的可能性,老師是最重要的啟發者。」譚蘊華深信,「生命可以影響生命」,對於外界認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學習能力低人一等,她認為:「我希望大家,是看到他們『做得到的』,而不是『做唔到』的!」
談到今次獲獎感受,她坦言感到意外,形容是「好幸運」,感謝身邊一班也為特殊教育付出的老師和同事,問到既獲選「最美教師」,心目中覺得何謂「最美」?她笑說:「美不美是見仁見智,也沒有一套特別的標準,正如很多時,別人也會用一般審美眼光,去看一班身體有缺陷的人,在我眼中,我的學生都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