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地皮分配 政府遇難題\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時間:2017-09-08 03:16:30來源:大公網

  甚多市民批評本港私人住宅樓太貴,貴到高不可攀,而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最新數字是4.7年,特區政府可謂左右做人難。因為尋找地皮建屋面對很多困難,現在私營與公營房屋皆全部吃緊,如何分配地皮確實非常頭痛。在此形勢之下,筆者認為私樓樓價只會高處未算高,繼續看升。

  代表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目前大致是高於160點,剛好突破歷史高位,許多市民經已投訴樓價高得太過厲害,他們買不起,希望樓價回落一些,方便他們上車。

  公營房屋比例難再升

  房屋署最新公屋輪候冊數字顯示,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升至4.7年,又重見歷史高位,比起三月底公布的平均4.6年又再加時,與原本三年上樓原意愈來愈遠。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輪候時間的確有點長。他強調,政府公共房屋政策,是覓地興建更多公屋,但建屋過程起碼要四至五年。

  無可否認,政府經已想盡法子紓緩本港住屋問題,但覓地建屋着實需時,想快亦有個限度。據2017/18至2026/27年度十年期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60:40,包括20萬個公屋單位和8萬個資助出售單位,以平衡基層市民對公屋的持續需求,以及中低收入家庭自置居所的願望;私人房屋供應目標為18萬個單位。

  採用60:40的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是要表明政府在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方面的承擔,同時確保私人市場穩健發展。由於土地供應有限,如果進一步調高公營房屋在新增供應中的比例,必然會減少私營房屋的供應,對私人市場的樓價和租金形成壓力,導致更多人不能負擔。

  假設政府將公營房屋比例增加,即是要減少私營房屋的供應比重,私樓樓價勢必火上加油,升得更強勁,更多市民上不到車買樓。如果預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估計政府寧願維持60:40之比的供應現狀,不敢有太大動作。所以,筆者雖然同情公營房屋輪候人士上樓要等4.7年之久,但也感到無可奈何,因為縱使略增公營房屋比例,私樓樓價將會上升得更凌厲,到時私樓買家又投訴,政府依舊左右為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