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信董事長常振明表示,會重點在三、四線城市引入更多麥當勞店舖 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因收購麥當勞而備受關注的中信股份(00267)昨日放榜,半年錄得純利逾322億元,按年增加近六成。集團董事長常振明看好麥當勞帶來的協同效益及客戶資源,將繼續加強與恆大(03333)等地產商及各級政府的合作,在三、四線城市引入更多麥當勞門店。此外,集團計劃以「產業平台+社會資本」的全新模式進軍農業,目標打造高端的農業精品公司。
大公報記者 吳涵宇
受惠於房地產板塊盈利顯著上升,加上國安俱樂部增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帶來約27億元收益,截至今年六月底止,中信股份上半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達322.61億元,每股基本收益1.11元,同比增幅約60%。集團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1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
餐牌本土化 軟硬件升級
集團早前與中國恆大簽約,擬在後者的地產項目內開設麥當勞新店。董事長常振明昨日出席業績發布會時表示,未來的合作對象不僅是恆大,「肯定」會與很多大型房地產商以及各級政府加強合作,重點在三、四線城市引入更多麥當勞店舖,並重申未來兩年內將「每天新開一家分店」。
他坦言,集團持有的麥當勞中國資產相對中信股份整體資產來說規模很小,料未來的利潤貢獻亦不大。不過,他強調,目前麥當勞中國的長期客戶達8000萬至9000萬人左右,有助於中信拓展消費市場,並通過交叉銷售等途徑,與旗下其他業務產生協同效應,相信未來數年內將有顯著成效。
常振明續指,管理層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將就麥當勞內地業務發展制定較為清晰的規劃,包括餐牌本土化、採購及廚具升級等,逐步改善產品結構及營銷策略。
此外,集團早前成為內地最大農作物種業公司隆平高科的大股東,上個月又通過中信農業基金提出向陶氏益農收購其巴西的玉米種子業務。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炯指出,集團進軍農業時間不長,沒有沿用以往「自由資金+銀行槓桿」的模式,而是通過「產業平台+社會資本」尋求發展機會,是集團非金融業務轉型發展方式的重要試點。
擬發展電商 增非金融業務
常振明強調金融與實業並舉,希望集團金融及非金融業務的利潤貢獻比例能在2020年前達到60%與40%。他又提到,撇除非經常性利潤影響後,今年上半年兩者佔比約為75%及25%,與目標仍有一定距離。
在新經濟方面,常振明指集團積極迎合電子商務發展,未來將陸續上線數個企業物聯網平台;同時,會利用現有資源加強客戶網點整合,以聚集用戶,利用互聯網幫助集團向輕資產轉型。至於中信銀行(00998)與百度合作成立的百信銀行,常振明預期兩至三年內都未必有盈利,但相信有助拓展客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