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石國基說,今年加幅只能勉強抵銷成本
【大公報訊】本港教科書年年加價,哪個家長不叫苦?出版社解釋,加價原因包括開發成本高、適齡入讀中學生人數下跌、開辦科目少,印刷及紙價成本上升。有書商稱,若普及電子書,須考慮學童近視等問題,本港教育制度考試主導,絕大部分中學生習慣用實體書,方便溫習。
九月開學在即,教科書是學生必需品,書價自然為一眾家長關心。漢榮書局董事長石漢基表示,新學年課本加幅約3%至4%,扣除地圖、字典等參考書,中學一套課本3000元以內。「因為教科書係一次過買,用一年,感覺上就會比較貴,相反你每日花七、八元買份報紙,不會覺得貴。」
對於教科書年年加價,石漢基坦言加價屬必然現象。他解釋,出版一套教科書成本甚高,加上語言教學政策下,一套課本既要出中文又要出英文版,甚至是電子版等多個版本,但僅得一份生意,因此難以一年收回成本。同時,市場競爭激烈,加幅始終不能太高,毛利也必然下降,因此中小型出版社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小。他又稱,近年學生人數持續減少,導致印刷數量減少,令印刷成本因而提高,只有將成本轉嫁消費者。
出版社:極大經營壓力
導師出版社社長石國基說,主力出版中學教科書,今年平均加幅不多於2%,只能勉強抵銷成本。他說,面對學制轉變、學生人數下跌,過去數年出版社面對極大經營壓力,「新高中學制下,七、八成學生修讀4+2(即四核心加兩科選修科),學生修科目減少,教科書需求大減,特別是出版『冷門』選修科書本更為吃力。」同時,2019-2020年度中、小學將有多科需要修訂課程,恐令業界出現新一輪淘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