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本港創科產業終露苗頭,香港科學園未來估計可孕育出五間獨角獸企業,創科氛圍逐步形成
本港大力發展創新科技產業露出苗頭,今年終於出現估值十億美元的「獨角獸」初創企業。單是香港科學園,估計未來可孕育出五間「獨角獸」初創企業,反映本港創科氛圍逐步形成,預期有助吸引更多外資建立科研基地,此時港交所推出創新板更具迫切性,切莫議而不決,這是進一步推動本港創新創業發展的重要平台。本港創新科技有望成為經濟新增亮點,突破長期低速增長困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港總結上海與杭州訪問,強調與上海和浙江省領導探討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加強合作,其中在杭州參觀阿里巴巴總部時,與集團主席馬雲有很好的討論,希望有助香港推動創新科技與智慧城市的發展。
港獨角獸企業紛出籠
事實上,雖然今年上半年本港經濟增長達到百分之四,比過去五年平均百分之二點五為高,但預計全年增長只是百分之三至四,仍屬於低速增長。若然要打破長期低增長困局,必須開拓經濟新增長點,加力發展創新科技是正確方向,透過技術創新,有助於提升生產力與競爭力,推動經濟再闖高峰。
其實,近年本港創新科技急起直追,當局投入逾一百八十億元資金,終於初見成效,今年相繼有估值逾十億美元「獨角獸」初創企業出籠,包括人工智能AI公司、無創產前診斷技術檢測的生物醫藥公司與運用人工智能審批貸款的網貸公司。
此外,分別提供電子交易、支付服務以及出租旅游手機業務的兩間初創公司也有條件躋身「獨角獸」初創公司,而香港科學園預期未來可培育出五間「獨角獸」初創企業,在這有利形勢,預期更多外資在港設立科研中心,激發本港創科更大的發展潛能。
推出創新板具迫切性
無論如何,本港創新創業發展仍在起步階段,不可以與內地超逾一百三十多間「獨角獸」初創企業相提並論,但憑「一國兩制」優勢,內地與本港在創科發展有很大合作空間,特別與深圳方面合作。例如香港的大學偏重於基礎研究,但深圳有較完善創科的生態鏈,可將研究結果轉化為商業應用,港深兩地可強強聯合。
宜制訂全面產業政策
值得留意的是,港交所推出創新板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吸納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企業上市,不但有助本港創科發展,成為未來經濟新增長點,更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科融資的重要平台,推動本港金融業更上一層樓。目前業界普遍支持推出創業板,在推動金融業發展與保護投資者方面可取得平衡,實在不應再議而不決。
當創新科技發展露出苗頭,當局更應及時加大力度,除了提供稅務優惠,鼓勵投資創新科技產業,在扶持產業發展方面應有全面措施與政策配合,特別是如何培育與吸引創科人才甚為重要,包括中小學課程以至移民政策都有調整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