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對於藝術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單看拍賣行佳士得,上半年已創下了30億美元的成交額的佳績,按年增長29%,拍賣品成交比率升至逾八成。市場蓬勃之原因,乃愈來愈多亞洲和美洲新買家參與,整體來自新買家的交易額增加42%,他們對奢侈品類、印象派及現代藝術與裝飾藝術最感興趣。
對外行人來說,拍賣行好像是富有人家才流連的地方,對一般人來說,仿似遙不可及,難以入內參觀。其實,拍賣行才是最親民的藝術館,不會像博物館般設有玻璃或圍欄,阻隔觀賞的人與藝術品。
全球知名的拍賣行佳士得和蘇富比,在每年五月底的春拍,和十一月底的秋拍前,均會舉行「預展」向公眾開放,正是跟價值連城的藝術品,「零距離」接觸的好機會。
此舉是讓買家近距離評估實物是否跟預期相符、藝術品及珍藏的狀態、色澤等等。
觀摩藝術品、置身其中參與競拍、投資,甚至留意藝術收藏風向,也是引人入勝的。藝術品價值不僅跟藝術家知名度,及其作品稀有度相關,也跟環球經濟密不可分。
近年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帶動華人抽象畫大師趙無極、朱德群,錄得破億元的天價成交。
最受富豪歡迎的已故當代藝術大師吳冠中,十年前其中一幅作品《交河故城》,成交額僅四千餘萬人民幣,去年另一幅油畫作品《周莊》便以逾兩億港元出售,不僅刷新了其個人作品的最貴拍賣紀錄,也刷新了中國當代油畫的世界拍賣紀錄。
事實上,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過去多年跟經濟及國情密不可分,有起有跌。2011年曾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藝術市場,但2012年全球經濟放緩、中央反貪腐等原因,令藝術品拍賣成交額縮水近一半。
據內地拍賣行業官方統計,文物藝術品拍賣經過五年的調整期後,已開始逐步回暖,市場趨向健康,淘汰了一些投機的因素,買家分辨收藏品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不是像2009至2011年時盲目地一窩蜂去投資,相信現時市場正慢慢鞏固。在迎來另一個高峰之前,確是入手藝術品的絕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