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調控組合拳顯效 樓市穩中趨緩

時間:2017-08-19 03:16:23來源:大公網

  圖:根據上月70城房價變動情況,分析指當前一線城市房價趨於穩定,二、三線城市房價環比漲幅明顯回落/大公報記者倪巍晨攝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月中國一線城市新房及二手房價同比漲幅均連續10個月回調。另據路透統計,7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同比升9.7%,為去年8月來新低。專家認為,面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本屆政府防範樓市泡沫、穩房價的組合拳取得成效。由於樓市周期性較強,未來兩至三年能否出台長效機制,並與本輪樓市調控形成有效對接值得關注。/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數據顯示,7月官方監測的7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城市新房及二手房價同比漲幅較6月分別回落1.7和2個百分點。其中,有14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持平或下降,較6月增加4個;有16個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持平或下降,較6月增加6個。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認為,從上月70城房價變動情況看,當前一線城市房價趨於穩定,二、三線城市房價環比漲幅明顯回落,房價降溫城市逐漸增多。

  去庫存遏投機 市場趨理性

  備受關注的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上月總體穩定。從同比看,7月份15個城市新房價格漲幅均較6月回落,幅度在0.8至4.9個百分點之間;從環比看,有10個城市新房價格下降或持平,5個城市微漲,且最高漲幅僅0.4%。

  分城市看,7月廣州新房價格指數環比雖上漲0.4%,但漲幅已較前值減少0.1個百分點;上海新房價格環比持平,北京、深圳則分別下滑0.1和0.2個百分點。

  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副總裁兼上海中原總經理陸成指出,本屆政府樓市調控政策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首先是「住房必須回歸居住功能」,基於上述政策導向,過去數年調控當局重啟限購、限貸,並限制部分地區的商住項目,藉此壓縮房地產炒作空間;其次是「供給側調控思路」,包括增加新房和土地市場供給,各地方政府增加保障房、配套房等供應計劃等;最後是「加速推進租賃房建設步伐」,上述政策過去多集中於市場化交易層面,但目前當局對租賃房工作推進給予了較大重視。

  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認為,「去庫存」是本屆政府房地產調控的首要目標,圍繞「去庫存」推出的政策,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說,去年9月是政策的分界點,此前全國一刀切地放鬆「限購」、「限貸」,同時降低貸款利率等,隨着一、二線城市房價的飆升政策逐漸調整。去年10月後,國家實施一城一策、分類調控措施,並從土地供應、租賃市場等供給側推出調控政策,不斷加大三、四線城市棚戶區改造,此舉既促進了三、四線城市樓市的去化,同時也令一、二線城市回歸至限購、限貸等控制需求的政策。

  助規避金融系統風險

  面對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本屆政府在推動三、四線城市樓市去庫存的同時,重拳遏制一線及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炒作投機需求,藉此防範市場泡沫的集聚。隨着因城施策、因地制宜調控政策的推出,市場運行趨於理性,投機炒作需求亦獲有效遏制。受訪專家認為,「讓住房回歸居住功能」是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核心,上述政策邏輯在今年被不斷細化,一個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經濟大有裨益。

  黃志龍強調,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周期之母」,房地產開發投資主導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波動周期,且土地出讓金、房地產相關稅費亦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直接影響地方財政支出的能力。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還影響到鋼鐵、水泥等上游建材市場和家電、傢具等下游居民消費市場的活躍程度。

  「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有助於中國規避諸多風險,尤其是金融系統性風險。」陸成坦言,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不利於宏觀經濟的平穩發展,市場若出現「過熱」,會吸引資金流入房地產領域,實體經濟資金或因此面臨「缺血」;此外,房地產行業若聚集大量資金,容易催生泡沫,一旦市場出現波動,銀行等金融系統就會受波及。此外,房地產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較長,其穩定運行將對產業鏈的平穩發展構成支持,若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上游鋼筋水泥,下游家電等亦會受到牽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