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山大學醫學院圖書館舊樓就是日軍波字8604部隊大本營舊址 資料圖片
日佔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是香港人集體記憶的最悲慘日子,抗日又是各政治力量的最大公約數。香港抗戰以其在二戰史上的獨特性,是香港寶貴的文化資產,過去卻未有一個政府敢於和善於運用,白白浪費了這個彌合分歧、推動香港前進的寶貴資源。
我們不要忘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人的愛國情懷是由保釣反日引發,陳毓祥是為國犧牲的香港人。萬里長城是一塊一塊磚壘起來的,民族意識是一點一點潛移默化的。以近現代史為主,以身邊看得見,摸得着的人物、史料、遺址作媒介,才有感情的聯繫,不會「堅離地」。抗戰時期的無數故事仍在坊間流傳,用這個話題溝通上下幾代的關係,才可以強化真實的本土集體記憶,找出香港真實的核心價值。
有人說,歷史教育要抓住痛點,三年零八個月是不可忍受的歷史之痛。廣州海珠區南石頭難民營,被日軍8604細菌部隊用作試驗品,被當作蒼蠅、老鼠來殺害解剖的成千上萬港人,本來就是有血有肉,會喜怒哀樂的活潑生命,是我們的鄰居親戚,我們父母、祖父母那一輩人。不認可他們的痛苦,讓萬千冤魂永遠無望地在夜空中徘徊,我們還有良知嗎?
日軍佔港,香港難民卻屍骸無歸,亡靈流浪,素有慈悲為懷聲譽的港人,不予關注,實在對不起我們的列宗列祖,也無顏向後人交代。
(吳軍捷在《烽火歲月的記憶─抗戰歷史的展現、反思》展覽和講座開幕儀式上的發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