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邱玉梅(左二)與「她領袖」們參加意大利某品牌私享薈活動 受訪者供圖
隨着社會的發展,女性地位不斷提升,「她經濟」這一專屬詞彙應運而生,各類專為女性打造的社群和平台也得到發展,「睿問」就是其中之一。睿問創始人邱玉梅表示,公司聚焦女性的職業生涯,力求打造內地最具影響力的職業女性成長平台。從女學生到女性領導者,邱玉梅希望女性群體能夠發揮出「She Power」,彼此扶持、相互影響。
成立於2015年11月的睿問,起初是一個互聯網平台,模式類似於網絡知識技能共享平台「在行」。由於平日裏,邱玉梅有很多親朋好友一有問題就會問她,「比如朋友家的小孩子擇業就業會問我,或者朋友想要了解一個行業的信息等等。」但被問的次數多了,邱玉梅發現,一方面,自己的時間不足以用來解答所有問題,另一方面,很多問題並不是她能夠回答的。「所以就創立了睿問,我認識很多人,方方面面的資源可以用來為大家解答問題,在睿問的平台上,可以在線預約行家,有職場導師、生活專家等等。」
用戶付費意願並不強烈
但運作半年後,邱玉梅發現,這件事並非她想的那麼簡單易做,「沒做的時候覺得需求很大,但真的做了以後,用戶的付費意願並不是那麼強烈,這不是一個剛需,所以平台想要盈利很難。」於是,邱玉梅果斷將睿問轉型成為開放性的職業女性成長平台,「針對女性這個垂直群體,管理職業女性整個生命周期,提供端到端的服務,包括女大學生集訓營、女性峰會、總裁班等。」
如今,女性創業者、普通職場白領、企業女高管等都是睿問服務的對象。形式上,睿問通過培訓班、大型論壇,以及音視頻節目等方式,進行內容與觀點輸出。
邱玉梅坦言,她會特別關注女性,與其自身成長經歷有關。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邱玉梅出生長大在福建的一個山村,「那邊重男輕女非常嚴重,而且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特別是做生意的家庭和農村的家庭,一定要生到有男孩為止。」雖然不贊同,邱玉梅卻沒想過要去對抗這種植根於世俗觀念裏的東西。直到升高中的時候,親戚朋友的一句話觸動了她,「家裏親戚朋友和我爸媽說,女孩子不用讀高中了,讀中專就可以了。」但邱玉梅一心要上高中,之後又成為家中第一個大學生。
雖然自身很優秀,但大學畢業時,邱玉梅仍遭遇了職業生涯的首道坎——招聘要求的男女不平等。「經常看到對女生有身高要求,比如160以上,而我是一個150的女孩子,很多時候很沮喪。」邱玉梅當初面臨的問題,至今仍是很多女性就業中會遇到的問題,「當時想找行政秘書和銷售方面的工作,但這兩個工作基本都對身高和外貌有要求。」
如今的邱玉梅創業小有成就,影響力與日俱增,但她亦有過迷茫。踏入職場八、九年,她做過總裁助理,做過合規管理,「突然有一天對這樣的生活有些厭倦了,就裸辭了,但我是一個沒有顯著特長的人,很難轉型。」邱玉梅坦言,對很多人來說,三十歲左右會面臨職業轉型,但對女性而言,在這個年紀卻因為世俗的觀念,而受到婚姻和生育等問題的制約,成為女性職業生涯的第二道坎。
正因如此,如今的睿問才會聚焦女性職業生涯,會公益性地給女大學生們開展就業指導培訓,亦會集結各方女性精英以論壇方式發聲,為更多職場女性答疑解惑。
年內料實現收支平衡
不少人問邱玉梅,已到「總裁」級別的精英女性們也會有職業生涯的坎坷嗎?邱玉梅的回答相當肯定,並將之稱為「45歲現象」。她以高管尋聘獵頭公司經驗為例解釋,「行業平均來看,在每年差不多引薦的100多個高管職位中,45歲以上的女人僅佔四五個,這份額是非常低的。」
邱玉梅續稱,如今很多女性到了45歲依然幹勁十足,但等待她們的卻是「被下崗」,「老闆寧願選擇更年輕的,因為那些人更便宜,更有活力。」可往往這些較為成功的女性因為太優秀,反而難以意識到危機的到來,「等到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很多人無所適從,所以我希望通過睿問能讓她們提前尋找到『新的價值』。」
有別於互聯網企業發展模式,睿問並非通過多輪融資推升估值,創立至今未曾向機構融資。邱玉梅稱,最初是憑藉自由資金和一些個人投資者。校園培訓是公益的;平時的峰會得益於女性經濟,有很多商家願意贊助;總裁班會收費且不便宜。今年睿問有望做到盈虧平衡或略有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