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放下錯誤環保觀念/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

時間:2017-07-19 03:16:04來源:大公網

  7月9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落區探望市民劏房情況,其中有一幕演說動之以情,甚至哽咽道出:「擠迫勉強都可以忍受,但係見到起居飲食、做功課溫書都要喺張床解決,好慘、唔能夠接受!」看後令人心酸,香港人,寧願年輕人(基層住戶)在床上度過生活起居,也不寧願支持政府去開發綠化土地,昆蟲比人更加重要?

  事實上,大部分市民是被愚弄的,合適開發綠化土地本是最合理方向,但是被政客及個別傳媒落了幾個「咒語」,變為現代人思想上的Cancer,筆者認為要為香港下一代謀出路,首先要解開這個思想上的死結。

  有心人利用環保為藉口去阻止新供應,指「發展等於破壞環保」,這是一個全世界我沒有聽過的環保原則。香港的綠化面積比率其實是比新加坡高很多的,但你認為國際人士覺得新加坡環保還是覺得香港環保?筆者相信大多數包括香港人也認為新加坡比香港更環保,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為何比香港更環保?因為是否環保其實是與開發土地不相關的,更加正確來說,建設不單只不會破壞環保,而且有規劃的發展和建設是更加可以締造到更環保的環境。

  資料顯示,天水圍及洪水橋裏面的綠化面積計算(包括休憩用地和鄉村式發展),相加可以看到一個新市鎮完全可以追求有關面積的總和是五成左右。如果在五成左右,再加上綠化的質素控制及追求,那根本發展新市鎮是可以減少破壞環境之餘,是可以增加另一方面的環保建設的。人和發展亦不應該只是代表破壞環境的,我們是有能力做到好像以新加坡為例的高環保城市,何況香港只需將1%-2%的綠化地拿出來,就可以令到下一代不必被迫在床上解決起居飲食,甚至是做功課溫書。改善下一代的住屋環境,為何我們不可以去做?

  如何環保其實是社會的一個管理問題,環保人士只應堅持他們的環保概念來鞭策及呼籲市民去作環保的發展,並不應該以管理者角色去指點如何分配社會資源,管理就是管理,環保就是環保,大家應該各司其職。

  香港人概念混亂!這亂局得益者是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