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愈是內地投資者持有比例較多的股份,估值標準愈容易接近內地,而不是外資標準
北水流入量在減少三周之後,上周出現強勁的增長,經滬港通、深港通流入港股的資金達到了93.74億人民幣,較之前的三周(分別為淨流出8億、淨流入38億和51億)明顯回升。北水再次強勢,帶動港股也恢復升浪,不過這次的主角換成了金融股。
截至上周,通過港股通流入本港股票市場的北水已達到4708億人民幣。而港股通上周的成交亦上升至佔港股總成交的15.56%。如果北水的流入量恢復上升,代表內地資金對港股的影響繼續上升,最終反映在股價上的便是便宜的大價股愈來愈少。
上周五開始,內銀內險等金融股爆炒,因為估值低,下半年很有可能出現估值修復(也就是估值升至合理價位)行情。用內地銀行分析員的觀點,就是內銀股價至少要升到一倍PB以上,年內將消滅所有一倍PB以下的股票。
這種觀點,筆者其實聽了好幾年,一直將信將疑。不過在觀察了上半年市場表現後,最近轉向相信。相信愈是內地投資者持有比例較多的股份,估值標準愈容易接近內地,而不是外資標準。
如果我們把上半年行情看成是,由北水帶動的估值修復的話,相信下半年會蔓延開去。而部分成長空間巨大的龍頭企業,極有可能出現一波估值重估(由中資來決定定價權)行情。昨天市場一家汽車製造商股價創下新高,相信只是重估價值的開始。
下半年對港股帶來衝擊的,不會是中國經濟放緩,相反中國經濟超預期可能性很大。投資者最要警惕的,恐怕是美聯儲的縮表進程。本月的FOMC會議,可能會傳遞出未來開啟「縮表」的時間表,屆時歐美市場的利率水平或面臨上行壓力,對港股帶來一定的風險,但是中國若繼續維持穩定的利率水平,將可以抵銷一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