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即將過去,科網、醫藥、手機硬件、汽車、三四線內房龍頭,成為大贏家。相比之下,大部分中細價股,自四月起就無運行,不是跌跌不休就是沉睡不起。
展望下半年,上述情形或有所改變。從估值和資金流向來看,優質中細價股,尤其是各行業以及細分行業中的帶頭阿哥(未升過的),現價可能更具優勢,吸引北水入場。
與年初時候相比,港股市盈率已上升至12倍左右,相較於往績已不便宜(仍低於韓國、歐美發達國家的市場);人民幣貶值壓力也已大為紓緩。這兩大因素均對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有一定影響。此外,上半年內地監管層不斷的金融去槓桿和金融界反腐政策,對A股市場形成不停的壓力,促使部分投資者轉向港股。
還有一點不同的是,A股巿場最大的衝擊波已差不多過去,A股平均市盈率回至15倍合理水平,吸引力漸現。展望下半年,隨着十九大的召開,政策和人事層面逐漸穩定,有助於提升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信心,進而推動A股的回暖。在上市公司盈利上升及中國經濟回穩下,下半年內地資金會繼續流入港股,但流量可能較上半年有所放緩。上半年表現強勢的中資股,有望繼續受益,維持平穩向上的行情。受到估值高及北水放緩影響,難以再現上半年般的大升浪。
估值偏低的金融、紙業和教育等龍頭公司,或許是下半年亮點。至於上半年未大升的優質中細價股,最有機會獲得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