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創新板增添港股活力

時間:2017-06-17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港交所昨日公市上市架構新方案,提出設立創新板建議,向同股不同權的管治架構企業在港上市開綠燈

  汲取三年前失卻阿里巴巴集團千億上市大單的教訓,加上港股的新經濟股比重不高,予人老化感覺,港交所昨日公市上市架構新方案,提出設立創新板建議,向同股不同權的管治架構企業在港上市開綠燈,瞄準初創、新經濟產業企業,不但提升本港證券市場競爭力,還可為港股添加活力,洗脫港股日趨老化形象。

  吸納新經濟股避免老化

  一直以來,本港並不接受非傳統管治架構如同股不同權,認為充許股份持有人擁有不成比例的投票權,讓企業創辦人只擁有少量股權也可操控整間企業,對小股東不公平,結果白白錯過了不少機遇。一四年阿里巴巴因同股不同權問題,捨港在美上市,本港不單止失卻千億美元上市大單,還影響爭取新經濟股上市的競爭優勢。

  事實上,同股不同權問題是有折衷方法解決,既能引入新經濟股上市,也可維持現有監管標準與保障投資者,本港不宜故步自封,抱陳守舊,需要與時並進,才能配合全球創科驅動經濟增長的大時代。更重要的是,避免港股市場日趨老化。

  瞄準螞蟻金服與陸金所

  港股以銀行金融、房地產與綜合企業等傳統經濟股為主,行業發展成熟,難以寄望盈利出現爆炸增長,股價上升動能有限,因而恒指過去二十年來累積升幅只有六成,對比同期GDP八成增幅還要低。港股升不上一個重要因由是屬於高增長型的新經濟股份比重不高,十大市值股份之中,僅有一隻騰訊是屬於新經濟股,港股上升動力自然大打折扣,加上近年不時有上市公司出事,即所謂「老千股」,如何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質素備受關注。

  港交所昨日公布優化上市架構方案作公眾諮詢,包括推出吸納新經濟股上市的創新板,同時提高主板與創業上市要求,強調新公司上市重質不重量,可說是對症下藥。

  收緊上市要求提升質素

  構思中創新板分兩部分,一是創新主板,主要吸引已符合主板上市要求,但屬於同股不同權管治架構的企業,目標爭取科網龍頭企業上市,例如螞蟻金服與陸金所。二是創新初板,主要招引未符合主板與創業板上市要求的初創企業上市,但市場只向專業人士開放。

  另外,為提升上市質素,港交所建議提高主板市場與創業板市值要求,前者市值由二億元增加至五億元,後者則由五千萬元提高至一億二千五百萬元。同時,創業板需強制公開發售佔比不少於總發行規模的百分之十,而控股股東上市後禁售期亦由一年延長兩年,明顯針對近年創業板股份股價波動與「啤殼」問題。  

  本港建立多層次證券市場發展大方向正確,有助吸引更多新經濟股份,尤其是初創企業與新興產業公司上市,可以配合推動本港創新科技發展,更重要對接「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突顯本港國際融資中心的地位與角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