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大公報記者 羅國偉
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二十周年喜事重重,除了債券通如箭在弦之外,本港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也迎來好消息。港府昨日宣布已成為亞投行成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率領香港代表團,首次以成員身份出席稍後在韓國濟州舉行的亞投行第二屆理事會年會。
香港加入亞投行具有重要意義,不但突顯本港國際金融與融資中心的功能與角色,還有助於爭取亞投行在港開設辦事處、發債融資,為金融、專業服務帶來無限商機,更為本港債券市場注入新動力。
中國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不單止促進亞洲基建投資,也視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融資平台,本港參與其中,對於推動香港成為亞洲基建以至「一帶一路」建設的融資中心起着積極作用,尤其有助爭取亞投行在港發債,從而突顯本港國際金融與融資中心地位。
事實上,國際社會對設立亞投行反應熱烈,反映全球經濟重心東移至亞洲的趨勢不可阻擋。近年亞洲平均每年經濟增長百分之七,而歐美平均每年經濟增長只有約百分之一至二而已。因此,亞洲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六成。為了保持良好增長勢頭以及可持續發展,亞洲用於發展與投資的資金需求龐大,估計每年需要一點七萬億美元,令資金缺口可能高達八千億美元,本港金融業將可發揮所長,長遠目標是打造成為陸上與海上絲路的融資中心。
現時亞洲開發銀行提供資金,遠遠未能滿足區內需求,亞投行因而應運而生,並且在短時間內成員數目增加至七十多個,預期今年底進一步增加至八十五個,將會超過亞洲開發銀行,將成為僅次世界銀行的第二大金融開發機構。
為「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本港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方面可扮演超級聯繫人角色。香港金融業優勢十分明顯,但仍需要不斷強化金融業,特別是要盡快打破「股強債弱」的掣肘,本港金融業發展方可更上一層樓。
本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享有「一國之利」、「兩制之便」。在國家政策支持以及本港國際化優勢相互配合下,本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重要「試驗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而隨着國家持續利用本港市場發行國債,加上債券通即將啟動以及成功加入亞投行,本港債券市場發展潛力不容低估,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