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去槓桿慎防劣幣驅逐良幣

時間:2017-05-31 03:15:33來源:大公網

  圖:市場有聲音認為,對於產能過剩企業,銀行不應該再為其提供高額貸款支持

  【大公報訊】記者賀鵬飛江蘇報道:金融去槓桿將引導實體經濟去槓桿,從而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企業家指出,當前去槓桿要區別對待,既要避免誤傷實體經濟,也要讓一些依靠槓桿苟延殘喘的產能過剩企業和殭屍企業,在去槓桿中「退市」。

  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興達國際董事會主席劉錦蘭坦言,當前實體經濟陷入困境,有意投資實體經濟的企業越來越少。造成這一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企業依靠銀行貸款等負債起家,盲目擴大產能,最終導致不少行業都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

  在經濟下行、需求不旺的背景下,這些產能過剩企業「活不下去,但是大家都不想死,就不斷降低產品價格惡性競爭。」劉錦蘭說,這不僅直接擾亂市場秩序,也嚴重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劉錦蘭認為,對於產能過剩企業,銀行不應該再為其提供高額貸款支持,而應將其作為去槓桿的對象,任其在市場競爭中被自然淘汰。

  蘇州一家民營企業老闆也指出,一些產能過剩企業和殭屍企業憑藉與地方政府或銀行的關係,可以輕鬆獲得各種扶持資金和貸款,從而實現「輸血續命」。這不僅可能滋生大量權利尋租等腐敗現象,也對其他正規經營的企業極不公平,造成劣幣驅良幣的不良現象。

  他認為,監管部門在去槓桿過程中,必須敢於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和各種裙帶關係,對產能過剩企業和殭屍企業堅決去槓桿,用有限的資金支持具有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的企業。同時,在去槓桿過程中對各種市場主體應該一視同仁,防止可能出現的照顧國有企業而犧牲民營企業的行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