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金融領域 宜避免惡性去槓桿

時間:2017-05-29 03:16:22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從國際經驗看,金融領域應避免惡性「去槓桿」。事實上,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大幅下行後,企業債務負擔隨之加重,並帶來企業投資的進一步收縮,從而引致經濟的繼續下滑,形成惡性循環。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在經濟下行期推進去槓桿較為艱難,經濟表現好的時候去槓桿效果則更佳。去年中國經濟出現積極變化,去產能力度也較以往更大,其結果是去年下半年開始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由負轉正」,名義GDP也從2015年下半年的6%左右,提升至今年首季的12%,受上述因素影響企業現金流、利潤均獲改善,這對企業債務的解決起到積極影響,短期企業債務對應的信貸風險正在下降。

  中金:幣策料續審慎中性

  當前市況下,市場憂慮金融去槓桿或引致中小銀行出現困境,進而傳導致股債市場,甚至房地產領域。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的評估是,當前中國金融風險「尚且可控」。他指出,在短期風險可控範圍內,內地央行會加大去槓桿力度,進行宏觀審慎管理,一旦判定有引發系統風險的可能,央行亦會及時出手,防止風險蔓延。未來央行或通過不同期限、規模和不同貨幣政策工具的組合使用,來應對上述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防範無序去槓桿導致的金融風險的擴大。

  中金公司研究團隊留意到,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雖從去年十二月的5.27%,升至今年三月的5.53%,但今年首季名義GDP增速的加快,已明顯超過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漲幅,因此「相對」融資條件保持寬鬆。

  今年首季以來貨幣條件開始趨緊,但仍在相對溫和水平。目前金融監管的推進更注重節奏,政策應對亦有所加快,且政策協調性明顯增強;另一方面,當前中國經濟狀況在很多方面已大幅改善,經濟結構韌性亦有增強,這可更有效緩衝監管收緊帶來的通縮和增長放緩壓力。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預計,貨幣政策或續維持「審慎中性」,政策執行方面將在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促進金融「去槓桿」,以確保金融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支持,未來央行料使用七天期逆回購,及一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工具。

  從今年以來內地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來看,央行流動性調控工具更豐富;另一方面,OMO(公開市場操作)操作窗口亦從此前的「每周兩次」調整為「每日操作」,這使央行對流動性調控的頻率和靈活度均較2013年更高。儘管市場有一種聲音認為,市場利率短期仍有上行可能,但有了2013年的前車之鑑,央行會盡量避免「錢荒」的再次出現,同時當市場出現流動性潛在風險時,也會迅速作出反應。

  摩通:應關注流動性分布

  展望未來,朱海斌判斷,年內流動性整體短缺的情況不會出現,但不同金融機構所受流動性趨緊的情況也各不相同。通常情況是,流動性趨緊時大型銀行將從中受益,但中小銀行及非銀機構因從同業市場拆借大量資金,其所受影響或更大。他建議,未來應關注流動性分布不均問題,不同金融機構對金融監管不同的反應,或導致某些機構面臨流動性風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