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港大「夢幻敦煌」 綻放壁畫魅力

時間:2025-07-27 05:01:47來源:大公报

  圖:正在欣賞兩幅《水月觀音》的觀眾。

  敦煌,這座承載着東西方文明交融的殿堂,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亦是藝術的締造者。敦煌研究院數代人的守護,讓斑駁的壁畫重現光彩,也讓今人得以窺見古人懷願而繪的夢境。正在香港大學圖書館展出的「夢幻敦煌:重現敦煌大美之境」展覽,通過三層展區六大主題,以一百多款敦煌藝術品,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屬於敦煌的獨特文化魅力。展期至9月7日,免費入場。/大公報記者 李兆桐(文、圖)

  敦煌之夢緣起絲路,從商旅絡繹的要塞之地,到鑿山為窟的藝術聖地,敦煌在歷史的風沙中凝成文明的琥珀。是次活動由少雪齋首次與香港大學圖書館合辦,是敦煌研究院12年來,首次與香港高等學府及民辦機構合作展覽。展區分為六個主題:「絲路漫漫」、「壁上丹青」、「莊嚴佛宮」、「萬象人間」、「石室寶藏」及「悠遊淨土」。觀眾在展覽中不僅能夠接觸許多從敦煌研究院帶來的高清敦煌壁畫複製品,還能近距離觀察敦煌石窟中的壁畫與彩塑,身臨其境地感受敦煌藝術之美。

  介紹壁畫製作技巧

  從圖書館地下展區進入,穿過自動玻璃門即可看見展覽「絲路漫漫」與「壁上丹青」兩大單元。在「絲路漫漫」中,展覽以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文化交流與匯通的橋樑為線索,介紹自張騫出使西域以來,絲綢之路的開拓與西域文化傳入中國的歷史。而「壁上丹青」則通過莫高窟宣傳片與文字介紹,讓觀眾了解敦煌洞窟的結構及敦煌壁畫製作技巧。

  據展覽介紹,敦煌石窟是敦煌及周邊石窟總稱,涵蓋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其中莫高窟創始最早、規模最大、延續最久,融合中原、犍陀羅、笈多等多元藝術風格。莫高窟作為石窟藝術集大成的寶庫,對研究民族文化發展、古代文化交流及佛教藝術史而言,是極為珍貴的資料。

  1:1還原「莫高窟第45窟」

  在港大圖書館2樓入口進入展區,便能看到一個「大房間」。這正是展覽中十分引人注目的部分──第三單元「莊嚴佛宮」的一比一還原「莫高窟第45窟」。港大首席信息主管及大學圖書館館長伍麗娟介紹稱:「這是首次在香港還原一比一的『莫高窟第45窟』,而且在這件還原品內是可以拍照的。」展覽把整個第45窟「搬」到這個「大房間」內,讓觀眾可以在進入這裏時,彷彿置身於千里之外的敦煌莫高窟,近距離觀看第45窟內精美的壁畫與彩塑。

  走出「莫高窟第45窟」,在同一層的展區中還能看見第四單元「萬象人間」。這一部分通過對敦煌壁畫的介紹,解析壁畫背後描繪的農業社會、交通和服飾,窺探當時的日常生活。觀眾還能在其旁邊的第五單元「石室寶藏」中看到展出的11件莫高窟第17窟藏經洞複製文獻。伍麗娟指出,莫高窟第17窟即「藏經洞」。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的藏經洞見證了莫高窟的千年歷史變遷,而藏經洞內出土遺書被稱為「20世紀初中國考古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對全球學術文化產生重大影響。

  技術活化壁畫《鹿王本生》

  三樓的高黃慧貞藝術電子圖書館,則提供一個放鬆和沉浸環境,讓觀眾能夠「躺在地毯上」或「席地而坐」,享受「悠遊淨土」中對敦煌文化藝術的沉浸式展示。在這一單元,展廳通過落地三面屏中隨樂聲翩然環繞的「飛天」舞蹈場景、莫高窟宣傳片及10個掛在天花板的藻井圖案,為觀眾提供一個放鬆欣賞敦煌藝術的空間。

  展廳中還播放《敦煌壁影》影片,以數字技術活化敦煌千年壁畫,讓《鹿王本生》等經典場景動態重生,壁畫中的各種圖案躍然眼前。從星空沙漠開場到絲路地圖收尾,光影流轉間既展現壁畫之美,彰顯敦煌作為文明交匯點的魅力。

  展訊

  「夢幻敦煌:重現敦煌大美之境」

  日期:即日至9月7日

  地點:香港大學圖書館地下、二樓展覽廳及高黃慧貞藝術電子圖書館(三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