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天災是難以避免的。香港每逢夏天總有機會受到颱風來襲,這些時候社會便會出現眾生相。
平心而論,特區政府近年應對颱風的措施已經甚有進步。從前,上班族或學生群在風暴期間尤其不知所措:到底應該上班上學?抑或留守家中?有些市民會期待「颱風假期」降臨,但同時有不少公職人員在風暴期間繼續服務市民;學生停課一天不能在學校與同學玩樂,也不見得一定愉快。每當政府部門公布停工或停課安排,總難滿足所有市民的期望。正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市民都應該體諒天心。
最令人氣結是一些貪玩或好勝的市民,偏要在這時候出來做「追風一族」,風暴期間仍然走到岸邊或廣場,就是為了接受暴雨狂風的洗禮。電視新聞報道甚至見到家長抱着幼兒一起追風,倘若發生意外,到頭來只落得一場遺憾。
然而,有些意外確實難以預期。上上周颱風「韋帕」令香港高懸十號風球,我家便發生了意外。我的九十歲母親在家關窗之際,被無情狂風吹襲窗門而夾傷手指。母親以為只是皮外傷,但卻流血不止。我住在一街之隔的鄰近屋苑,收到母親來電便馬上飛奔回去。其時戶外已吹着十級颶風,我在街上亦被吹到搖晃。回家後透過「長者平安鐘」支援召喚救護車,沒多久三位救護員便抵達我家。他們先為母親的傷口進行初步止血及包紮,然後我們便在暴風中前往醫院急症室。經過護士分流之後,母親很快便獲得當值醫生檢查。當值醫生認為母親手指的傷勢不輕,於是安排她到骨科病房處理。再沒多久便由專科醫生進行一個小手術,將手指的傷口縫合。住院一晚,經過醫護人員仔細觀察,母親翌日便出院回家休養。
雖說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十分繁忙和資源緊絀,但是香港的醫護人員確實具有高度敬業精神,市民都應該尊重我們的醫療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