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打波也被課程化 師生家長超負荷

時間:2017-05-08 03:15:3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唐曉明報道:千禧年後,政府推動教改,當時標榜「求學不是求分數」,惟社會觀念未變。鄭燕祥關注到,坊間鼓吹「贏在起跑線」,學生的課餘活動更慘被「課程化」,課業壓力大增,亦縮短了師生相處時間,令老師難以向學生負解惑、德育薰陶之責。

  「現時學生和家長過於重視考試,甚至打波也被課程化,都要記錄,加進學生的個人履歷中,學生壓力爆煲,影響對生命的熱愛。學生的心理狀態如果不是在全面健康發展下,就什麼問題都會發生。」鄭燕祥指出,近年學童自殺原因眾多,難以排除並非與學習環境無關,當學生連打波等日常娛樂活動都要課程化,而且從小就集中精力在應試訓練上,成績無論考得優劣,同樣不停走去補習操卷,壓力負荷自然增加,這是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根據調查,會考年代,三成高中生去補習,中學文憑試(DSE)推行五屆以來,六成高中生去補習。」他批評,學界和官方數據都顯示,新高中課程已證明行不通,師生以至家長都超負荷,考試競爭依然白熱化。

  德性培育欠良好基礎

  老師對學生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當中涉及德育的教授,鄭燕祥指出很多時候除了授業會撥入正式課堂以內,德育和解惑方面並無明確課程,大都是從師生間的日常生活互相感染來教導。對於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多花時間講解,如果時間不足,便會缺少這些主科外的德育部分,包括德育的成長、價值觀的塑造,甚至是國情教育,如果不在乎師生的課餘安排,便會令學生德性培育欠缺良好基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