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東盟各國轉向擁抱中國\紀碩鳴

時間:2017-05-06 03:15:42來源:大公網

  「美國優先」戰略讓一向以美國為依賴的東盟各國沒有了方向。BBC發表分析文章,題為《「美國優先」戰略將東盟各國推向中國朋友圈》。文章指,上周末在馬尼拉舉行的第三十屆東盟(ASEAN)外長會議和領導人峰會傳遞了明確的信號——該區域國家在地緣戰略方面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不僅是媒體的分析文章,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接受媒體的訪問時表現出擔憂,認為東盟傳統的小國在大國之間的平衡可能會被打破。事實上,這是小國失望於「美國優先」,轉而擁抱中國的另外一種平衡。

  今年中國最隆重的國際活動,是即將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會。從年初中方就開始部署,廣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領導人與會,並搜集相關合作項目。外交部部長王毅早前宣布,有二十八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與會。據悉,東盟十國中,絕大多數都確定派出總統或總理級別的領導人出席會議,此前在「一帶一路」發展中不很積極的緬甸也適時轉變了姿態,重啟擱置多年的中緬輸油管道,示好中國的意味極濃。

  菲律賓作示範

  曾經中國與東南亞某些國家在南海問題上關係緊張,這樣的氣氛也逐漸降溫,菲律賓和越南都收斂了對華強硬的姿態,選擇暫時擱置爭議加強合作,新加坡還在糾結派誰出席「一帶一路」峰會。一般認為,作為美國盟友,新加坡過往一直在中美之間搞平衡外交,對「一帶一路」充滿戒心,認為此舉將增強中方在東南亞的主導力,削弱新加坡的戰略地位。還不斷埋怨美國退出TPP,讓東盟小國沒了方向。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認為,華盛頓的新態度已經打破了亞洲的政治和經濟平衡。但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對這樣的發展趨勢應該也是回天無術的。

  事實上,「美國優先」戰略通俗一點講就是:你跟我做生意,好處只能我拿;你跟我交往,便宜你不能沾。美國優先自我發展,不再擔當世界警察的角色,遇到這樣的狀況,對美國無指望,東盟各國自然就要重新調整。有分析認為,一些該區域內的國家正在向中國靠近——它們降低了和中國就南海問題進行爭吵的嗓門,正在通過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爭取基建投資專案,以彌補美國退出TPP留下的空間。

  菲律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是盟友,杜特爾特總統上任以來,就是跟美國不咬弦,前些日子還視察了到訪菲律賓的中國軍艦,戴上中國海軍軍帽。用多年來罕見的舉動捍衛剛剛建立起來的和北京的友誼。

  菲律賓擱置了和中國在南海爭議島礁上的法律爭議,開始和中國談判數十億美元的大合同,爭取廉價貸款以及基建投資。以這樣的方式示範了沒有美國的安全保護,用其他方式也能維持地區的安全穩定。

  除了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也在朝中國靠近。在奧巴馬時代,泰國和美國的關係因為美國政府指責泰國軍政府執政影響自由而變得緊張。泰國總理巴育周日和特朗普通話時也接到了訪問美國的邀請,但這位前軍隊將軍的政府眼光正瞄向中國——上周泰國批准了第一次從中國購買的三艘潛艇,總價值超過一億美元。美國的態度讓東盟國家感到前景難測,它們很容易進一步轉向中國。而中國可以用廉價貸款、基建投資專案以及減免關稅來吸引它們。

  緬甸拒絕美國

  可能美國也嗅出這樣的味道,不甘失去東盟,在東盟峰會剛剛結束之際,以「美國優先」的美國,卻還是不願放棄東盟。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邀請東盟外長在華盛頓舉行會談,商談南海問題。外界普遍認為,美國的行動與此次東盟峰會沒有提及東盟國家與中國的海上爭端有很大關係。

  蒂勒森的邀請被緬甸的昂山素姬拒絕了。據悉,緬甸不願再和美國討論南海問題,干擾緬甸加入「一帶一路」進程。今年四月,緬甸總統吳廷覺訪華表示,緬甸正在研究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可以說在緬甸全面加入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情況下,再在南海問題上做文章,不符合緬甸利益。

  事實上,在「美國優先」戰略下,東盟國家擁抱中國顯得更為務實。中國除了和東南海諸國中某些國家有南海的主權爭議,相互間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在經濟發展上,中國還更有條件伸手援助。亞投行、「一帶一路」,中國射出的經濟發展利器,都極有利東盟國家的發展,與其不斷為美國退出TPP唉聲嘆氣,不如乘早轉過頭來,參與到中國「一帶一路」大發展的經濟建設中。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