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企業收費項目繁雜,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近年來非稅收入增長較快,佔財政收入的比重超過美國非稅收入比重的三倍多
為了促進經濟復甦,全球主要經濟體正在興起新一輪減稅潮流。相較而言,中國的減稅措施力度不大,除了營改增以外並未涉及稅制的實質性改革,更多的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修修補補」。考慮到美國稅改將可能導致主要經濟體在全球競爭力的重塑,中國有必要在稅制改革方面加大力度,避免在新的全球競爭中失去先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連 平
美國東部時間4月26日下午,美國財長努欽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經濟顧問科恩一起舉行發布會,正式公布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最新稅改計劃。該稅改方案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減稅計劃,在很大程度與特朗普競選時的方案一致,將令企業、中產和頂級收入者受益,顯著增強美國競爭力,激發經濟增長活力。
美國與中國分別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各自的稅費負擔對雙方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很大。中國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體制注定企業部門稅費負擔本來就較重,特朗普執政後力求推出大規模減稅措施,可能進一步推升中國企業部門相對生產成本。因此,中國有必要重新審視稅費體制,從戰略高度謀劃新一輪稅改,以重塑中國的全球競爭力。
1.根據經濟發展和轉型需要開展稅制改革
稅制結構的調整優化取決於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和財政稅收的管理能力。中國人均GDP已超過8000美元,處於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型的關鍵時期,稅制結構也應相應改革。目前中國以間接稅為主、直接稅為輔,適合於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階段,現行的稅收體制已經對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形成明顯的制約。
筆者認為,中國未來稅制改革的方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逐漸降低間接稅比重,應從目前90%的比重逐漸降低至70%以內。只有宏觀稅收結構得到合理調整,降低間接稅,才能真正起到對生產環節的減稅作用;二是隨着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提升、貧富差距的擴大,應加大直接稅比重;三是調整優化中央稅和地方稅結構。應提高中央稅、地方稅收入佔全國稅收收入的比重,降低中央與地方共享稅收入佔全國稅收收入的比重,明確劃分財權事權,提升透明度。
2.減少收費項目,降低非稅收入比重
中國企業收費項目繁雜,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近年來非稅收入增長較快,佔財政收入的比重超過美國非稅收入比重的三倍多。應進一步加強各項收費項目整治清理工作,通過法律規範相關的收費項目。
取消重複收費項目和各級部門行政管理權限開徵的收費項目;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項目要開展費改稅;確實需要保留的收費項目要嚴格通過法律法規加以規範。各地方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現象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地方稅的改革相對滯後。
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和其他各項建設事業,需要地方財政的大力支持。由於稅制改革滯後,不利於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為了籌集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資金,地方政府融資需求和收費趨向較強。因此,需要加快地方稅費改革步伐,例如排污費改為環保稅。
3.大幅降低企業稅費負擔
近年來出台大量減稅降費措施,但企業普遍反映稅負感仍然很重,主要在於企業經營綜合成本走高以及稅費結構改革不徹底兩方面原因。在現行稅制下,無論企業盈利狀況如何,即便是虧損,也都需要繳納增值稅,再加上各類收費、基金、亂攤派和亂罰款等,加重了企業的稅負感。
在經濟繁榮時期企業的稅負感往往不強,當前經濟下行疊加各類要素成本的上漲,企業稅負感重的問題明顯凸顯出來。
未來有必要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調整:一是降低企業所得稅率。在國際降稅新潮流下,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已是迫在眉睫,企業所得稅法修改應實質性推進;二是降低增值稅率。增值稅稅率從四檔簡併為三檔,仍是不夠的,應進一步降低營改增之後的稅收強度;三是減少合併間接稅項目和收費項目。涉企收稅項目繁多,不完全統計就有十多項,加上各類收費項目,至少有幾十項;四是改善營商環境降低綜合成本。完善市場機制,從企業實際出發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地用能成本、融資成本、物流成本等綜合成本。
4.開展個人綜合所得稅改革
全球大概有80%以上的國家對個稅採用綜合所得稅制模式,中國屬於少數採取分類所得稅制的國家。個稅改革方案經過多年來的討論研究,目前仍未見實質性推進。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個稅改革已迫在眉睫,需要增強個稅均貧富的能力,促進中等收入群體成長。主要措施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實行綜合所得稅制。對納稅人的各種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進行綜合徵收,擴大減除費用範圍和標準,將家庭教育支出、醫療費用、房貸利息、房租等設置成獨立的扣除項目,在稅前扣除。
二是提高個稅起徵點。在現行的個稅體制下,最容易徵收的是工資薪金。3500元的起徵點仍然偏低,稅負承擔最重的是中等收入者和一、二線城市的工薪階層,不僅加重了個人負擔,還影響消費支出,應盡快上調。
三是研究制定調節能力強的各類稅種。加快研究制定財產稅、房地產稅、遺產稅、贈與稅等,不但增強稅收的貧富調節能力,還能一定程度彌補企業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收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