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多多花,錢少少花之餘,買便宜也是人的本能,合理合法地撿便宜,可以的。
從洛杉磯到科羅拉多大峽谷,途經加州、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在加州與內華達州交界的河邊小鎮Needles停車,走進一家中餐廳,窗外,加州這邊加油站的招牌令人犯疑,每加侖五點八九美金。
「剛才在河對岸的內華達州加油,那邊的價格是多少?」我問,隱約中記得沒有這麼貴。「三美金。」Joy答。「我們加了多少油?」「十二加侖。」「這邊的價錢幾乎是那邊的兩倍了,今天省了三十多美金。」「是的,一河之隔,就三分鐘的車程。」
服務員過來點餐了,是個華裔青年,賓主說普通話。「請問你們經常到河對岸購物嗎?剛才我們在那邊加油,省了三十多塊錢。」點完餐,多問了他一句。「跨州購物,會的,我就是,在這邊工作掙錢,住在河那邊,享受那邊的低稅收低消費。」他沒有迴避這個問題,還繼續道:「豈止加油,兩邊的差異表現在方方面面,從餐廳到超市到娛樂,吃的用的,運動健身,美容美髮,那邊便宜多了。」
「住在對岸,房價也省了不少吧?」「是啊,你們看對岸那排河邊景觀房,如果修在這邊,房價就不一樣了。」
有高科技支撐,有富饒的農場、牧場、果園,掙錢容易收入高的加州人,物價貴一點,交稅多一點,理所應當。但是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就難了,望不到邊際的荒漠戈壁,光禿禿的黃石山岩,基礎產業少,掙錢不易收入少,納稅少,也是必然的。
跨州購物,到免稅州購物,是很多美國人的常態,加州人去俄勒岡州,波士頓人去新罕布什爾州,還有阿拉斯加州、特拉華州、蒙大拿州,鄰州人一年半載去一次,單單是買一部手機,免稅就達一百多美金。商家不問買主身份,有客源就有錢賺;買家不受地區限制,哪裏實惠去哪裏,買方賣方,魚與熊掌兼得。
最近一份「2025全球財富及高端生活報告」說,「全球生活成本最貴城市,新加坡第一,倫敦第二,香港第三」。不是這樣的!我這個自封的業餘觀察家要說,整個歐美,物價超貴是一個可以直視的現象,美國多數城市的物價比香港貴,北歐西歐又比美國貴。
香港的物價當然也貴,那是指本地的房地產和律師費。要說食品,從雲南、寧夏、廣東等地供港基地送來的農產品,價格公道品質有保障,讓同屬高消費地區的日本人、韓國人、新加坡人欲求不得,一日三餐,我們比他們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