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領航投資:中國有過半機會避免經濟硬著陸或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

時間:2017-04-19 20:35:34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4月19日訊(記者李永青)領航投資策略及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黔表示,經過30年雙位數字的增長,中國已晉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然而,過往大為依賴投資及出口增長,並由巨額債務累積推動的情況,近年已不能持續,令中國經濟增長率縮減一半有多。王黔認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有足夠政策空間為經濟放緩增長提供緩衝,包括龐大的外匯儲備、穩固的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以及偏低的預算赤字。因此,在考慮各項利弊後,認為中國有過半機會避免經濟硬着陸或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


王黔表示,政策制定者目前面對的重大挑戰是,如何維持短期經濟穩定增長之餘,亦能實現可持續的長期增長,同時又能避免出現金融風險。如他們取得成功,對全球經濟及投資者而言均十分重要。

短期而言,中國主要面對兩項風險。首先,中國的非金融債務總額佔GDP比率急升,但與其他已發展國家卻相若,而中國的儲蓄率偏高,有助紓緩債務壓力。然而,較令人擔心的是,短期內槓桿急速增長,並集中於企業方面,尤其是生產力欠佳的國有企業。

另一項重大風險與不可能的「三重任務」有關。此乃國際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意思是指中央銀行只可在同一時間內實施以下三項政策中的其中兩項:固定匯率、資本自由化及獨立貨幣政策。

王黔表示,隨着中國經濟由生產及出口主導,過渡至服務及消費型經濟,相信中國可成功應對短期的挑戰。然而,真正的風險在於中長期,視乎推行結構性改革及宏觀政策的進程,而當中所面對的阻力能改變中國未來的增長前景。

一方面,過度進取的結構性改革如欠缺充分的政策緩衝,將可能導致經濟出現硬着陸的情況。另一方面,宏觀政策如能起到緩衝作用,可給予中國更多時間推行痛苦的結構性改革;但若最終改革失敗,則可能導致生產力增長崩潰,並出現日本式停滯的局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