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為近幾年來香港社會的政治對立感到疲累而圖變。林鄭月娥當選之後,表示其首要任務是修補社會撕裂。於是早前便傳來了林鄭促「泛民」和建制派一起聯署發聲,要求取消TSA的消息,堪稱取得人稱「上任前的小勝」。
聯署是因為林鄭競選政綱主張取消TSA,並於日前公開表示,希望在上任前與現屆政府溝通,以擱置即將於五月推行的BCA(前身為TSA)。但是,現屆政府表示拒絕。結果,反對派和建制派33名立法會議員非常罕有地聯署,要求擱置TSA。
取消TSA為減學習壓力,作為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對早前三位特首候選人就「作為行政長官,會如何為香港學生減壓」這一問題的回答,有以下的想法。
胡國興的「先取消小三TSA,再檢討整個教育制度」,雖顯空泛卻也點中發展體藝開心上學的重要性。而曾俊華的建議是一個美好的願景,「以優質人才理念,從幼兒教育開始,貫徹多元學習」,「增活動及創造空間,推動體驗式的學習,加強素養培育,落實全人教育」,理想遠大但易流於空談。
三人中,林鄭所提最為具體,「在完成相關檢討前,擱置小三TSA」,「大量減省一些與教學沒有直接關係的文書、匯報、評估工作」,以及評估制度改變「怪獸家長」。由這三項措施,我們不難看到林鄭聆聽了業界的心聲,但只是治標而不治本,欠缺前瞻性的策略。
為何香港學子,不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專生,都面對巨大的壓力?林鄭月娥被稱為香港教育制度系統「驕人成就的產品」。是的,目前香港教育是為那些三分之一優秀生而設的制度。而那些未能配合制度,錯過康莊大道而走上羊腸小道者,只能以無限的毅力才能尋獲出路。我便是其中的一員。至於餘下的三分之二,又可將其細分為自生自滅一族、苦苦死追一類,以及自抱自棄一群。與飽經滄桑的成年人並無不同,當一位涉世未深的孩子草率地決定結束自己的人生時,他們認為生無可念!一言概之,為香港教育帶來質的突破,迫在眉睫。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行外人指示行內人,危險!然而,曾俊華口中的給人「不堪回首感覺」的香港教育,可又是行內人的傑作。懷揣相對充裕的財政資源,一切能以「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要改變今日香港教育,不只是用「錢」,更應是用「情」。讓教育回歸其本源,以生命影響生命。
一方面,改變「怪獸家長」,是解決學生的出路。倘若每位港孩兒在接受普及教育之後,能因應自身所長,在籃球、舞蹈或聲樂等各方面得到專業發展,找到出路,那家長還會擔心什麼呢?
另一方面,減壓在於愉快上學。愉快上學,要有令人回味無窮的團體生活,有懵懂無知時老師的指點,有挫敗喪氣時他人的扶持,以及與相知友人發展友誼的機會……當然,也必須要有「為學有所成」而努力奮鬥。不錯,為老師們鬆綁是第一步。然而,如今到底有多少教師有能力為學生提供這樣的學習環境?再有,建構這樣的學習環境,比完全操練式學習更需要老師們的奉獻,如今又有多少老師願意作出犧牲呢?顧及老師照顧自身家庭的需要,可又是另一個重要的思考。
有人建議新特首應以教育出發謀共識。期待我們的新特首能為香港教育、為學子創造學習新天地,同時實現李嘉誠口中的「女媧補天」願景。畢竟事在人為。
執業大律師、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