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何永賢(右二)表示簡約公屋紓緩短期公屋需要。圖為早前她參與「告別劣質劏房」活動。
政府昨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綜合輪候時間,首次降至5.1年的低位,按季下跌0.2年,是2018年第一季以來的最低位;對比今屆特區政府上任前的最高6.1年,縮短了一年。輪候公屋的申請數目亦進一步下降,房屋委員會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約有115700宗一般公屋申請、約86100宗非長者一人申請,兩個數字較最高位分別明顯下降26%及40%。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簡約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平均為2.3年,可見簡約公屋能快速回應急需改善居住環境的申請者的需要。立法會議員兼房委會委員梁文廣預計,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有望在2026/27年度回落至4.5年,符合政府目標。\
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行政長官在《2022年施政報告》宣布推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計算公屋一般申請者首次獲編配公屋或簡約公屋的綜合輪候時間。政府昨日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由上一季的5.3年,持續下跌至5.1年。今年第二季,房委會共編配約4900宗一般申請,包括約3000宗入住傳統公屋,約1900宗入住簡約公屋。
房委會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獲安排入住傳統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微升0.1年,達至5.4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按季升0.2年,達至3.5年。
紓緩短期供應不足
何永賢在社交平台表示,這是因為第二季編配的3000個傳統公屋中,2900個是市區回收公屋,由於等候市區公屋較新界公屋的時間長大約兩年,所以每當消化市區申請時,輪候時間便會上升。對比之下,簡約公屋明顯發揮了填補缺口、紓緩短期供應不足的重要作用,讓公屋申請者可更快速、更省錢地改善生活環境。
她以6月30日開始分階段入伙的牛頭角彩興路簡約公屋為例,1550個已收鎖匙的住戶中,約七成原本住在劏房等不適切居所。隨着今年有9500個簡約公屋單位陸續落成入伙,將能更快幫助有需要家庭脫離困境。
政府6月份最新預測,房委會及房屋協會於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總建屋量,合共約有16.66萬個單位,包括約11萬個公屋或綠置居、約5.66萬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連同簡約公屋,同期總體公營房屋供應量達19.7萬伙,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增加超過85%。何永賢說,會繼續努力落實好各個項目,讓市民在房屋階梯改善生活、上進上流。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對今屆政府努力的成果予以肯定。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較傳統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縮短0.3年,顯示簡約公屋政策發揮作用。隨着公屋輪候壓力紓緩,他建議政府研究為已輪候公屋一段時間的申請者,提供綠表資格,容許申購居屋、綠置居或租置回收單位,在申請公屋以外,提供更多的住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