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反對派操縱民調的六種方式/唐一澗

時間:2017-03-22 03:16:01來源:大公網

  日前,筆者與一位研究民調問題頗有心得的朋友見面,遂向其請教:何以此前數年的多次民調,林鄭月娥民意支持度在官員中名列前茅,而她宣布參選行政長官後,在某些「權威」民調中卻突然大幅落後?朋友不以為然地笑笑說:民調,民調,各吹各的調,在民調中玩弄技巧是一些貌似「權威」的民調機構的慣用做法。他向我介紹了某些民調機構喜歡玩弄的幾種手法:

  操控樣本 自創標準

  一是操控樣本。在樣本上做文章是有些民調機構的常用手法。比如,縮小區間。近期有家民調機構所做的特首選舉民調,受訪者為18歲以上講粵語的人士。僅僅是「講粵語」這一條,就大大縮小了調查的區間。眾所周知,香港市民中,除講粵語外,還有講閩南語、講客家話、講英語的,更何況新移民中不少講普通話。僅僅調查「講粵語」的人士,又怎麼能夠代表真實、全面的民情民意?又如,降低年齡。去年立法會選舉期間,有個民調為了推高某些參選人的支持度,將民調的年齡範圍從一般的「18歲或以上」降低為「16歲或以上」,完全不顧18歲以上才能登記成為選民的客觀事實,當然也就不可能真實反映參選人的支持度。再如,減少樣本。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曾經發表調查指出,61%受訪者贊成香港「獨立」,較兩年前首次調查時上升24%。這一調查受到廣泛批評,因為調查只在港大內聯網進行,僅有385人參與,不具代表性,其結論完全是人為炮製的「港獨」宣傳。

  二是自創標準。一般而言,外國民調機構只研究支持度而不做評分。因為計算評分結果時所用的平均分,很容易被極端分數所影響,局限性很大,參考價值很低。比如,有一次某個大學機構所做的特首民望民調,998個受訪者中,615人即超過六成受訪者均給予特首50或以上的合格分數,其中有29人給予100分;僅有383人給予50以下的評分,但最終特首得到的平均分為47.5分。為何會不合格呢?問題在於有91個受訪者給予0分,就是這些極端評分,令特首的平均分大幅度拉低。這樣調查出來的平均分,能夠反映特首的真實支持度嗎?如果市民單看平均分,是不是很容易被誤導?現在,這個機構同樣以平均分的方式來量度特首候選人。其中林鄭月娥的評分被將近11%的極端評分大幅度拉低。不知有多少市民被這種不能反映特首候選人真實支持度的「平均分」所誤導呢!

  偷換概念 改變方式

  三是偷換概念。目前媒體關注的所謂「支持度淨值」,跟真正的「支持度」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兩者不可混為一談。「支持度淨值」是支持率減去反對率所得的數值,這種計算方法國際上一般用對已經擔任某個官職的政府官員的支持度或滿意度的調查中,在選舉期間極少使用。因為「支持度淨值」的問法是要求受訪者逐一對每位調查對象表示「支持」或「不支持」。顯然,這跟常見選舉民調的「多選一」大不相同。為什麼某些民調機構仍然採用「支持度淨值」的概念呢?這就是他們的心機了。因為曾俊華和胡國興在政治光譜上靠近,其支持者有不少重疊。如果訪問時把他們和林鄭都放在同一題目內,詢問受訪者對其支持情況,那麼曾俊華的「支持度」可能被胡國興瓜分(批評胡官分票的反對派豈在少數)。然而如果逐一詢問個別候選人的支持或反對情況,那麼胡官瓜分曾俊華的「支持度」的效應便被消除,有機會出現曾俊華和林鄭月娥的「差距」更為顯著的結果。

  四是改變方式。最近有個「泛民」政團的特首參選人「支持度」民調,說曾俊華支持度46%,林鄭支持度29%,兩人支持度相差高達17個百分點。其中的貓膩在於,這個調查只是用音頻電話機器做。有民調專家說,機器自動打來的音頻電話調查,假人發聲,有時連誰做調查都不說,機器也不會分大人小孩,只要接電話就按照有回應計算,家中聰明的寵物幫手接電話計,小孩子玩又計,老人家想收線按錯1、2鍵都計,相當不科學。所以專業民調界一聽是音頻電話做的調查,就說完全不可信。

  暗置傾向 調整權重

  五是暗置傾向。美國大選中,特朗普的民調大幅落後於希拉里,但選舉結果卻讓公眾大跌眼鏡。有學者猛烈抨擊某些民調的虛假。比如某項民調調查時,在問受調者支持哪一位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你支持特朗普是因為他是:1、白人種族主義者;2、富人;3、他對對手的攻擊顯得他力量很強大?希拉里的則是:1、她關心窮人與底層;2、關心人權;3、她有豐富的從政經驗。這種調查問題的設計完全破壞了民調應有的客觀立場。正常情況至少應在列舉一位候選人的缺陷之時,對等地列舉另一位的缺陷,絕無這種只列一方缺陷,而另一方則只列優點的民調方法。香港某些民調機構所設計的問題,暗藏的傾向性、誘導性,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一看即知。

  六是調整權重。朋友鄭重其事透露,若說民調之中暗藏機關,最大的機關就是如何加權,也就是如何在計算最終結果時分配不同民調原始樣本的比例。民調機構只要在加權時調整某一部分數據所佔的比重,就很容易得到想要的結果。世界民意研究學會(WAPOR)網站中所列出的專業操守中就關於民調報告列出了每個完整的調查報告應該包括的14項闡釋,其中包括數據的評計程式、用作調整原始數據的加權程式、詳細描述所應用的調查方法等。陳莊勤律師曾經撰文提到,本港兩家知名的民調機構,在發布民調時,只公開了提問問題內容、抽查電話訪問人數、回答的人數及給予評分的人數,然後公布結果、評分是多少分,但都沒有列出計算出最終評分的計算程式。他再三要求,也只有一家給予回覆。

  我恍然大悟。朋友說,對於現今的民調,我們不必太較真,權作參考吧。而有些民調已完全淪為某些陣營拉抬選情的手段、打擊對手的工具,則完全不用理會。朋友笑言,坊間傳聞在特首選舉投票前,會有人操作將薯片和「好打得」的民望差距拉大到20個百分點以上。「到時薯片的支持度會超過55%,『好打得』會在35%左右。」瞞者瞞不識,市民又豈會被做數造馬、伎倆百出的假民調所蒙騙呢?

  假民調在世界各地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質疑。我想起了美國作家羅伯特.奧爾本調侃美國民調說的一句話:「我們舉行選舉的唯一原因,就是要證明某些民調是否正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