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預測,到2020年,中國分享經濟交易規模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將達到10%以上。未來十年,中國分享領域有望出現5至10家巨無霸平台型企業。另外,國際知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最新的調研報告認為,共享經濟在中國尚處發展初期,建議未來共享經濟領先企業應聯同傳統企業和政府形成共享生態圈,高效匹配供需並推進產業創新和社會進步,最終實現多方攜手共贏。
日前宣布成立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的國家信息中心,在同日發布的報告估算,去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03%,共有6億人參與,較去年增加1億人。去年分享經濟企業的融資規模達到1710億元,較上年增長130%,知識付費、網絡直播、單車分享呈現爆發式增長,迎來發展元年。
麥肯錫:商業模式待解決
報告認為,發展分享經濟是踐行「就業優先」戰略的重要抓手,預計到2020年,分享經濟提供服務者人數有望超過1億人,其中,全職參與人員約2000萬人。報告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分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分享經濟交易規模佔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
麥肯錫的調研報告指出,中國的共享經濟已涵蓋了共享出行、共享空間、共享技能、共享金融等多個領域,網約車、共享單車、汽車分時租賃、公寓短租等多個細分領域發展較快。中國的共享經濟領域,已出現一些如滴滴(網約車)、摩拜(共享單車)、美國Airbnb(公寓短租)、裸心社(共享辦公)等領先者。但也關注到共享經濟在中國仍需解決商業模式、就業影響、社會價值等多項課題。這其中包括企業需要研究盈利模式及企業可持續經營;如何通過便捷性和安全性來產生溢價;降低企業成本亦是未來企業一個發展方向,還有如何對共享經濟行業和企業進行有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