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港股的春風得意,A股投資者對後市存有疑慮,蓋因近期IPO審查速度明顯加快。胡文洲表示,新股擴容的影響並非很大,但再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引發投資者擔憂,中小創估值回落只是遲早的問題。惟受益於內地經濟企業、改革穩中求進,依然看好A股今年整體走勢。
樓市調控續困擾內房股
據不完全統計,A股去年十二月份過會新股多達56隻,為前一個月的兩倍,今年一月份儘管存在春節因素影響,過會企業仍然有40家。有分析預計,2017年市場直接融資規模或遠超去年,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水平。惟胡文洲粗略估計,去年新股集資規模僅為A股融資總額的十分之一,剩餘份額均為再融資募集。因此,即使今年IPO提速,對市場影響也不會太大。
不過,內地中小創個股的高估值已是難以為繼。胡文洲分析稱,此前小盤股遭熱炒是基於企業併購概念,如今市場上的收購標的日漸減少,公司業績如果得不到兌現,無疑會影響到投資者情緒。此外,A股市值解禁壓力很大,今年的規模預計達到3萬億元。其中二、九及十二月份將迎來解禁高峰期。多方面因素疊加之下,中小創估值回落成為必然。「即使從全球市場範圍來看,像中小創現在50倍的估值水平也太過罕見」。
除了中小創個股,A股主板藍籌股表現仍值得期待。胡文洲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中求進」,通過改革維護經濟增長的意圖不會改變。去年的供給側改革、今年的PPP資產證券化,最終成果均值得外界期待。更重要的是,今年不排除A股有加入MSCI的可能,假設納入比例為5%,將帶來40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鑑於A股市場的廣度、寬度,選擇範圍均較港股為多,相信外資會給予部分優質藍籌股更多的關注。
板塊推薦方面,投資重點圍繞藍籌股,包括白酒、金融、汽車、基建等領域,同時關注扭虧為盈的行業,例如原材料、大宗商品等。不建議投資者高配內房股,由於中央對於樓價上漲帶來的風險十分警覺,今年房地產市場仍會以調控為主,而該板塊的波動往往與政策緊密相關,雖然目前估值不高,但全年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