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市場勢成全球焦點

時間:2017-02-13 03:16:17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使荷里活很多大片在拍攝之前都必須考慮中國市場/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賀鵬飛江蘇報道:儘管增速放緩,但內地電影市場在短期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影票倉似乎並無多少懸念。但票房只是一個方面,中國要成為電影強國仍然任重道遠。

  IMAX集團大中華區總裁陳建德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預計一到兩年時間就會趕上北美市場。這使得荷里活很多大片在拍攝之前都必須考慮中國市場,中國市場是投資方是否批准投資的重要考慮因素。

  陳建德並表示,且隨着今年WTO(世界貿易組織)新一輪談判的推進,中國電影市場將更加開放。海外製片人不僅看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也正嘗試和中國合作,例如《鋸齒鯊》就是荷里活公司和中國公司合作,並邀請中國影星李冰冰參與拍攝。「不是打醬油,而是真正參與。」

  德國巴伯爾斯堡電影製片廠董事長Charlie Woebcken也坦言,荷里活和歐洲電影廠商均已經把中國當做重要市場,拍攝的電影中將會有愈來愈多的中國因素,也有愈來愈多的中國演員參與其中。同時,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電影在中國合作拍攝和製作,例如巴伯爾斯堡就有一部電影正在柏林和上海拍攝。

  大量海外影片和廠商進入中國,自然也會給中國市場帶來刺激。知名導演陸川曾表示,中國很多電影投資人也想「走出去」,中國電影也希望在荷里活佔據堅實地位。

  走出去道路且長

  然而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道路並不順暢。據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數據,2010年中國電影海外發行總收入為35.17億元(人民幣,下同),但此後兩年大幅下滑,2012年海外發行總收入僅有10.63億元,不到內地票房的10%。2013年後雖然連年回升,但仍未達到2010年的峰值,2015年中國電影海外發行總收入為27.7億元。

  「中國題材電影國際製作是我們的必由之路。」陸川認為,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產品,除商業屬性以外還有文化屬性,內容端包含着核心價值的輸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最終成為真正有含金量的好電影,成為讓全世界認可的好電影。

  中美文化大使李凱文也指出,中國有很多有才華的導演及好的作品,可以嘗試衝破中西文化價值壁壘,找到契合全球各地觀眾心理的文化表達方式,整合資源以提高國產電影質量,最終實現國產影片乃至中國文化的海外輸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